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把我校历史上为学校做出过贡献的老领导、老教授的传略整理出来,奉献给读者,一则以示缅怀和纪念,二则让后学从前辈身上汲取治学经验,承传我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党风和政风,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但自觉难度很大,所以一直未敢妄动。2004年,我校举行建校60周年校庆,回顾一脉相承的学校发展历史,倍觉这一工作的必要和时间的紧迫。

    从1944年建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始,早期在我校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教授绝大多数已经作古(就在我们搜集资料阶段,又有两位老教授不幸去世了)。对他们传略的搜集整理,用“抢救”一词形容毫不过份。出于“抢救”的目的,考虑到工作的难度,所以,本书所收录人员的时间跨度为建校(1944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这一时间段。收录人员的范围为曾在我校任职、任教的校级领导和教授、副教授。

    由于时间久远,资料和知情人很少,尽管我们多方搜寻,一些在收录范围内的人员的材料,仍东鳞西爪,非常有限,不能概括他们的一生。有些从档案上只能看到姓名和职称,其他资料,查找无着。如曾任西安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方知,陕西省立师专英文科主任李贯英教授,训导主任郝圣符教授,总务主任程海岑教授,陕西省立师专教授王侃、马修如、张云波、王志刚、都本仁、刘一塞、郝游唐、金干庭、石集斋、刘冠勋、金荣庭、赵希三、赵文敏、王芾南、卢季诏、赵豹解、张子岱、吴子千、潘湘;副教授宋宪亭、刘介夫、鲁岫轩、王本良、叶宪武、朱启轩、李泰来、段绍岩。陕西省立师专陕南分校校长龙文教授,教授赵福林、张永宜、付瀛、熊文涛、李著昭、朱翠轩、段绍九。西安师范学院副教授魏应祺、晁庆昌,陕西师范学院副教授耿慰佛、鲍银堂、席光宇等。另外,所收录人员中,有几位老先生的照片经多方查找未果,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还应当说明的是,在我校发展历史的各个时期,学校都聘请过一些社会名流、著名专家或外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他们也为我校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如著名戏剧家、西安易俗社社长高培支,著名作家胡采、杜鹏程、钟纪明、王汶石、傅英,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候补书记赵守一、西安市委常委丛一平、省委副秘书长朱平、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荣、张华莘、省委工业部副部长陶信佣、省教育厅副厅长赵亚农、省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崔哲揆,英籍教授孔柏德华,英籍副教授康白华、德而爱等。由于他们大多为短期工作,所以,没有收入他们的传略。

    本书所涉学科的编排顺序以我校历史贯例为序,校领导以任职时间为序,教授、副教授以姓氏笔画为序。

    令人高兴的是,本书收录的校领导、教授、副教授中,李绵、巩重起、王鲁南、侯天岚、吴元训、霍松林、朱本源、斯维至、李珍焕健在。他们都是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仍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也为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关心与支持。我们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在搜集资料、整理编写过程中,得到很多已故校领导、教授、副教授的亲属、朋友、同事的大力支持。他们有的亲自撰稿,有的热情提供资料,有的参与修改,订正史实,为本书的顺利编写给予了不少帮助;原我校副校长赵万怀同志已经退休,也为本书提供了他多年来搜集的珍贵素材;周莲芳同志在联系撰稿人、搜集资料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另外,本书编写中,也参考或摘录了有关书籍的相关材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于2002年由档案馆策划,并着手搜集资料。编写过程中,得到档案馆各任领导及人事档案室和保管利用室诸多同志支持和协助。

    由于资料缺乏,再加上编写经验不足,尽管多方搜集、考证,遗漏和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编者

    二○○五年十月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