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昌,字季怀,号允堂,男,山东省高密县人,生于1912年12月。少年丧父,赖亲友师长之力,辅以助学金,得以修完中学课业。1933年8月到1937年6月,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时值民族危难之际,赵永昌先生以实业报国之心,从1937年7月至1944年先后任南京永利宁厂(现为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技术员,重庆中国植物油厂及万县分厂技师、主任技师,四川氮气公司(永利川厂筹建处)工程师。其间于1938年至1940年与他人合作创办贵阳私立清华中学并亲自任教。从1944年10月起执教于国立西北大学。解放后,先后任西北大学教授、大连工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工业大学教授兼任化工系副主任、无机物化工教研室主任,1972年随院系调整重回西北大学任教。1987年退休。
赵永昌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为我国化工事业整整奋斗了半个世纪,他在工厂工作期间,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喜欢钻研技术,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同工人打成一片,待人以诚,讲理嫉恶,颇受工人爱戴。曾研究用水蒸气及椰子壳制活性炭,利用桐壳碱及皮油制造洗衣皂,并用木榨榨取植物油等;进行西北酥油去臭及植物油的漂白及精炼课题研究等均获成功。同时还完成了榨炼油厂设计及四川氮气公司硝酸厂几个不锈钢部分改用陶石器的设计。
赵永昌先生从事高等教育逾40春秋,曾讲授过“工业化学”、“普通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计算”、“油脂化学”、“无机化学工业”、“文献查阅”、“纯碱与烧碱”、“化肥与无机盐”、“硫酸工学”等多门课程。编著的《工业化学》、《工业化学实验》、《腐殖酸肥料》、《英语科技》、《合成甲醇》、《小氮肥》、《无机化学工业》等8种教材、讲义均付梓出版。赵永昌先生有扎实的英、德文功底,曾参与翻译化工热力学等多部化工专著。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曾以英文、德文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10篇:①Mamifacture of active charcoal with super heated stean from cocoanut shells. © Preparation of gallic acid from gallnuts•③ A study of the bleaching of tungoil•④ A study of the deodorization of su-you (穌油)•⑤ A study ofthe manufacture of fatty acids and glycerin from fats and oils by theTwitcheirs process. (6) A study of using stoneware and stone as substitutes for certain stainless steel parts in the nitric acid plant.内容涉及化工设备及防腐、植物油萃取、酥油加工、桐油工艺、果壳活性炭制造、铀矿化学工艺处置等诸多技术。
赵永昌先生治学严谨,敬业求实。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热忱教诲学生,深受广大师生的敬重。曾有多名青年教师请他修改译稿,他一丝不苟,每篇修改四五遍之多,直到满意为止。赵永昌先生禀性耿直,宽人克己,是非分明,大义处世,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曾捐资数百大洋慰劳抗日将士。退休后,仍关心祖国四化建设和西北大学的发展,捐资千元支持“希望工程”,期望下一代健康成长。先生也曾两次捐赠数百册珍藏书籍于化工系,受到师生称赞,先生的德、才、志及敬业务实精神值得后学学习。赵永昌先生不幸于1996年2月29日辞世,享年84岁。
(王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