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提升质量、内涵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时代最强音。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完善基层学术组织架构为“三大抓手”,着力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实现了办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陕西师范大学召开“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会
一是探索实施2+2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06年开始,学校实施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培养理念的“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将学生按一级学科为主体的大类进行培养,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后两年按学科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并完成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教学内容。此种模式下,学校建立了2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创建了校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启动了实验班试点工作。“2+2”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培养效果良好,学生专业基础更加扎实,知识结构更趋合理,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同时文理科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交流、科研创新合作也更加频繁。
二是探索实施“4+2+1”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学校实施了“4+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4+2”模式的生源主要是学校本科师范专业的优秀推免生。2007年国家在部属师范大学实施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一政策不允许应届师范毕业生脱产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因此,学校在原有“4+2”模式的基础上,从2010年始探索实施“4+2+1”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基础教育师资,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4+2+1”模式是将本科层次的学科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有机贯通的培养模式。其中“4”指四年的本科学科专业教育;“2”指两年的教育理论及学科知识学习、相关的教育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1”指为期一年的基础教育实践,其中三年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在农村中学实习半年,第四学期在城市中学实习半年。大学本科第4学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阶段,此阶段在完成本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修读本专业研究生部分课程。“4+2+1”模式是新形势下对“4+2”模式的继承和创新,是学科培养与教师专业培养相分离的一次有效尝试。
此外,学校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大力实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工程、教师专业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基于互联网的“TE百科”建设工程、免费师范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工程、个性化教师培育工程等五项教师教育改革,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和优秀教师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真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工作
免费师范生教育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一项战略决策。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学校全方位统筹规划,专门成立教师教育工作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切实保障和提升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在基层学校实习讲课中的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
一是丰富课程体系内涵,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学校依托“2+2”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加大教材建设力度。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1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3门、中国文化国际交流课6门;组织编写高水平本科教材240余部,其中包括霍裕平院士牵头组织编写的师范类《大学物理》新教材。精品课程与特色教材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建立专业机构,强化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学校以建设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契机,积极引进教师教育高端人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创建了国内领先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从语言文字表达、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等多个方面,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进行专题培训与测试,并试行了“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证书”制度,大力促进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免费师范生实际从教能力。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实习工作探索,形成了“区域集中、分片管理、两级指导”的教育实习工作机制,确立了多学科专业混合编组与单一学科专业编组相结合的教育实习组织方式。以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西部六省(区)开展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共建活动为依托,建立了300余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免费师范生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工作的需求。聘请了400余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为学校学科教学兼职教师,与学校学科教学论教师一起,对免费师范生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实习进行指导,确保了教育实习质量。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校在师范生培养方面的合作,先后选派121人赴国内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4人赴英国和俄罗斯相关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收到了良好效果。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在西藏拉萨实习
四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确保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保障。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体系,有力促进了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资助教师出国研修、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等形式,学校凝聚了一批教师教育优秀人才。目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为免费师范生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撑。
首届2590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大多数到西部地区县级及县级以下中小学校任教,为祖国的基础教育奉献青春。
不断完善基层学术组织架构
一是按照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组织方式,建设开放性的学术平台。该校将相近学科的研究与教学人员组织在相互关联的专门研究机构之中,同现存的学院体制形成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促进学科交叉。各级研究生和本科生皆在开放性平台中培养,而校外专业人员也通过开放性平台进入学校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之中。目前该校正在组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由学校统筹协调并管理,而其所辖的五个研究中心则分布在不同的学院,各有其特色研究方向与工作侧重点。该校还实施以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基础,对平台进行重组,将基地真正建成适应国家要求、能够承担重大问题研究的“蓄水池”。
二是组建陕西师范大学学部组织。学校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及实际需要划分、设置学部。研究人员及其工作不再如以往那样按行政化的模式进行协调与管理,而是按学术与学科原则,由同行专家进行协调与评估。学部负责审议学校及相关学院学科发展建设规划、学术评价办法、学术规范建设、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方案及其他同学术相关的重大问题;商议重大科研项目合作研究及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等事项,对学校各级科研机构的设置与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承担各类学术评议工作,包括岗位聘任中的学术评价、学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学术不规范行为的审查与认定等工作。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学术组织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部分学院的改革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