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会领导向获奖代表颁奖
本报记者 巨跃先摄
著作类(8项)
1、《心体与时间:20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修订稿)
作者: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
该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00BZX044)的最终成果,是一部美学与中国现代思想史创新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必要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观揭示了现代性时间支配下的现代生活方式根源,不仅对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人物事件流派进行了创新研究,而且从美学角度深化了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本书虽属基础理论研究,但却包含着许多重要现实实践指导性理论。
该著作既基于历史具体性的研究,又具有美学方法论意义,既区别于美的本质的形而上学,又区别于无原理深度的技术分析,从而开启了一种新的美学原理方向,填补了美学研究的空白。
2、《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
作者:白永秀、任保平 西北大学
该成果是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专著,系统梳理了新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总结了新中国60年中国经济学发展轨迹和特征,分析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趋势。著作出版后国内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学理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作者:周伟洲 陕西师范大学
该著作探索和论证了远古至16世纪近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分布格局形成之前,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几次大的变异。著作不仅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研究,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必备条件和现代中华文化建构的研究。
4、《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
作者:周晓陆 西安美术学院
该著作共收20世纪出土玺印6000余枚,是中国古代玺印艺术的大规模总集,是中国古代玺印研究史上第一部按时段搜集成册、体例独创的著录,被誉为“中国古代玺印的百科全书”。该著作为开展一些前沿性、创新性、领先性的研究提供了范式。对众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
5、《中东史》
作者:彭树智、王铁铮、黄民兴 西北大学
该著作是国内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中东史,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东各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论证了中东作为东西方中介的历史地位,揭示出与地缘特点相关的中东文明发展演变的多元共存的现象。该著作是目前国内中东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开拓性和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为我国制定对中东国家政策和进一步发展同中东国家的交往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6、《开放经济下的服务贸易壁垒和动态比较优势》
作者:冯宗宪、尚涛、丁辉侠 西安交通大学
该著作是国内首部对服务贸易壁垒和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专著。提出了解释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模式形成原因和贸易模式演化及动态比较优势深化的理论,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服务贸易模式升级转换的途径。该著作对于提高我国服务行业和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转变我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7、《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1792—1949,上中下)
作者:姚远、王睿、姚树峰 西北大学
该著作是目前世界上关于中文科技期刊历史的第一部和规模最大的工具性专著,以文理交融的新视角全面考察了1792—1949年间中国科技期刊的发源和发展,涉及3214种科技期刊。该著作对晚清民国期刊传播的科学技术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历史考察,揭示了科技传播的新途径,是科技期刊文献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8、《十三经辞典》(尔雅卷、尚书卷、周礼卷、仪礼卷、春秋公羊传卷)
作者:迟铎、白玉林 陕西师范大学
该著作是陕西省重点科研工程,填补了我国辞书编写的空白,为我国辞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该著作经过陕西师大及来自11个省市的专家、学者20余年的努力完成。每卷分为辞典正文及词语索引两大部分,后附经书原文、历代研究参考书目、唐开成石经拓片(缩印件)。
论文类(6项)
1、《关爱女孩行动的政策创新——战略规划、治理模式与实践》
作者:李树茁、杨雪燕、韦艳 西安交通大学
该研究在充分研判我国性别失衡态势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国家关爱女孩行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报告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性别失衡治理工作的分析,报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由局部到整体、由学术到实践,系统总结、归纳、提炼了国家“关爱女孩行动”的公共政策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关爱女孩行动战略规划,是在性别失衡治理领域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成果。报告中的《关爱女孩行动国家战略规划》获得国家人口计生委通过,成为未来15年指导关爱女孩行动开展的纲领性文件。
美国《科学》杂志以《女孩,一个也不能少》为题,作了系统介绍。为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作出了贡献。
2、《西部经济十年发展报告及2009年经济形势预测》
作者:何炼成、姚慧琴、徐璋勇 西北大学
该研究报告第一次对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与系统总结,从经济总量到经济结构,从经济增长到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客观评价了所取得的成效,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国家进一步制定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西部地区应对自然灾害及经济危机不利影响提供了决策参考。
3、《陕西省促进科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研究》
作者:陕西省促进科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研究课题组
该研究阐述了我省当前推行的以“目标责任考核”为主体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深入地分析了该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考核对象分类策略、省直部门年度任务考核评价标准等政策建议在2009、2010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中直接引用并在全省推行;建立平时考核机制的构想得到积极响应并被逐步推行。
4、《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
作者:周宏伟 陕西师范大学
该论文深入分析了古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过程和依据,得出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是由于大地震导致河道堵塞后堰塞湖水的溢流侵蚀而形成的新论断。该成果对历史时期重要河流的溢流侵蚀袭夺过程进行了系统描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有助于古汉水上游一带诸多历史谜题的破解,对于今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临的汉江补水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李震 陕西师范大学
该论文认为《摩罗诗力说》全面表现出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是在西方文艺思想与文艺思潮影响下被动完成的特质,并首次提出鲁迅早期论文《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诗学实现现代转型的标志和中国现代诗学开端的观点。这一观点既填补了中国诗学研究空白,也填补了鲁迅研究空白。
6、《论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与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建设》
作者:韩松 西北政法大学
该论文分析了农地社会保障与新型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提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应建立与农地社会保障功能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提出的保障农地社保功能实现及其与新型农村社保配套的制度创新设计,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原载《陕西日报》201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