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首日5万人逛庙会 西安都城隍庙热闹戳破天(组图)

3岁的小赟第一次逛都城隍庙庙会,看啥都觉得新鲜

本报记者 苗波 摄

庙会老戏台上的民间绝活引来阵阵喝彩

游人仔细观看民俗小知识

庙会上游客动手玩起了手帕

  很多人抱怨现在过年没年味儿,那赶紧到西大街都城隍庙转转,马上就能找回儿时过年的感觉了。昨天,是西安都城隍庙2008新春祈福庙会首日,整整一天,城隍庙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各色杂耍、秦腔、剪纸、糖人和林林总总的店铺都在庙会上赚足眼球,迎来了新春开门红。据管理部门保守估计,约有5万多人逛会,庙会首日盛况空前,重现了老艺人口中“城隍庙里热闹戳破天”的场景。

  逛会首日人数是去年10倍

  去年,中断了40年的城隍庙新春庙会恢复,并且在元宵节当天迎来了数万人逛会的高潮,给古城人民重现了久违的城隍热闹。

  今年,西安城隍庙管委会在去年的基础上,为市民精心准备了异彩纷呈的节目,大大的节目单早早就挂在了城隍庙门口:祭灶拜火神、送春联、送财神、新年头炉香、祭城隍、拜太岁、挂祈福牌、迎财神、民间绝活、竞猜灯谜、放生祈福、秦腔、豫剧表演、高跷、社火、茶道表演、相声口技、武术杂技、鼓乐表演等,从大年三十排到正月十五,看得人眼花缭乱。

  昨天,是2008年西安都城隍庙新春祈福庙会第一天,令主办方没有想到的是,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就有人走进城隍庙,到了下午一点,迎来了人流高峰,城隍庙前的街道上只能看见黑压压的人群,两边的店铺全部淹没在了人潮中,逛会的人只能人挨人挪着小碎步行进,用摩肩接踵形容并不为过。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的公安干警们也放弃休假,为庙会提供安全保证。至昨日下午4时,至少有5万人到城隍庙逛会。

  都城隍庙住持刘世天说,如此大的人流量,大家都没有想到,为了保证安全,只能限制进入庙内人数,所以进庙需交10元门票。

  溯源古庙会彰显淳朴信仰

  城隍庙会为什么会如此热闹呢?如果要去逛城隍庙会,大家还得先了解一下它的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副研究员樊列武是研究城隍庙文化的专家,他介绍,位于西安市西大街的都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全国规模最高的三座城隍庙之一,和北京、南京的城隍庙同为都城隍庙。

  在更远的周朝,城隍是保佑一城平安的自然神,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刘备当年被项羽围困于城中,将军纪信因和刘邦长得有些像,做了他的替身,被项羽杀害,在刘邦取得政权后,封纪信为厚土神,保佑城池平安,文景时,封其为城隍神,城隍从此由自然神变为人神,并逐渐被尊崇为掌管地方善恶的神,提倡人心向善,鼓励人们行善举,做善事,城隍是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之一。

  樊列武说,明代后每一级地方都有城隍,城隍爷比当地官员高一个级别,因此新官上任,必须到当地城隍庙祭拜,因为官员重视,城隍庙周围慢慢形成了一些小市场,现在全国各地的城隍庙,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城隍庙周围都有小市场,卖的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小吃等,慢慢地,城隍庙成为城里一个非常热闹的处所,因此有了“城隍庙里热闹戳破天”的说法。西安的都城隍庙随着唐皇城复兴的开始和西大街扩建改造的完成,重现了昔日的光彩。

   思索民俗与都市生活互动

  在城隍庙会上,人们不仅能见到大商场和超市买不到的染料、扣子、“财神爷”,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吹糖人、剪人影、功夫表演、魔术的现场表演,这些洋溢着浓浓民俗味的表演顿时让人感觉年味扑面而来。一位在庙会上剪人影的老艺人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不到

一分钟,一个跟妈妈逛会的小男孩的剪影便在她的剪刀下诞生,而收费仅为2元,她告诉记者,她的技艺已经快失传,以前并没有地方展示,考虑到庙会上人多,就到会上给大家展示。

  去逛会的小朋友是最开心的,除了能近距离观赏中国功夫、魔术表演,还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各种小吃,有心的家长则让孩子参加庙会上的放生祈福活动,亲自放飞一只笼中的小鸟,培养孩子的爱心。

  民俗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说,逛城隍庙会时,人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身处都市的人们得到这种享受并不容易,城隍庙会充分地让传统文化和民俗走近都市人,这种向传统的回归,也为今后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樊列武说,城隍庙这个热闹场所,可以满足城市人的一种文化需要,并且城隍文化提倡民心向善,应该弘扬,城隍庙会实际上也是凝聚民心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心理的一种凝聚,今后在发展城隍文化上,建议考虑一些现代因素,和都市人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一些,使其更适合现代年轻人。除此之外,更多地给年轻人解读城隍文化,让这种民间文化变成一种普及的知识。

  相关链接

  何谓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跟。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娱乐内容。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

  而这些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文化旁白

  城隍庙,这一枚沉甸甸的棋子

  一处古迹,会牵动如此多人的心,只因为它与这座古风盎然的城市有关,与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有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有关,更与无数人的心灵与岁月有关,这便是西安都城隍庙。今年是其城隍庙庙会恢复的第二年,已然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到处是沸腾的叫卖声、欢笑声,热闹非凡。

  六百岁的西安都城隍庙,曾是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统摄西北诸地。站在沧桑中又有些新韵味的院子里,一身道装的城隍庙“当家的”刘世天,显然有着更加宏伟的计划。北京的城隍庙自不必说了,热闹景象遐迩闻名,上海城隍庙则傍依清水翠竹的豫园,动感十足。曾几何时,西安都城隍庙里,败垣残壁、衰草枯藤,多少次专家“会诊”,为在夜雨中轰然倒塌的濒危厢房,为大殿内外柱子上触目惊心的白蚁巢穴,为每逢降雨便破绽百出的给排水而集思广益,一个个问题,如檐前荒草般逐条解决。戏台上演着秦腔,很精彩,院中,不也演着一出民俗文化的活剧么?

  城隍庙里溢动着一方民俗景观,彰显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城隍庙本身更像是一枚棋子,处于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西安皇城复兴的大格局中,处在大开发、大发展、大和谐的浪潮中,这枚沉甸甸的棋子,随着大棋局的纵横捭阖而气象万千。它的沉甸甸,在于自身所负载、承传的文化重量与情感积淀。

  西安都城隍庙,不仅仅属于西安,不仅仅属于西北,甚至,不仅仅属于中国。 

  特别提示

  本报“国家精品话剧之夜”今晚开场

  本报邀请读者免费观赏“国家精品话剧”的活动启动以来,不论是热线“聊聊你的话剧情缘”,还是昨日领票环节中拥挤的场面,都令我们充分感受到读者对话剧的热爱。由于免费票数量有限,还有部分读者未领到票,对此敬请读者谅解。今后本报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为读者创造更多的接触舞台艺术的机会。

  今日19:30,“华商报读者共享国家精品话剧之夜”将在西安新城剧院上演。请领到票的读者提前入场,希望今晚您有一段美丽的话剧之旅。 本报记者 刘慧

  转自华商报2008年2月17日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