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农村教师走进中南海:我和总理说教育

 

    在昆明见到杨盈川时,他还没有从1月23日到中南海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的兴奋中走出来。说起那天的情景,杨盈川充满了幸福。

    现年35岁的杨盈川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炼铁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1994年从大理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回到洱源,先后在洱源县西山初级中学、炼铁乡初级中学任教。他一边工作,一边完成了大专、本科课程的学习。

    2008年1月23日,他与12位来自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基层代表,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

    “你都和总理说了些什么?”杨盈川说:“我告诉总理,我切身感受到,过去的5年,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孩子上学不用交钱了,一些辍学的孩子又回来上学了,农村学校生活困难的住校学生还有生活补助费;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把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手段输送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也能上网了……”

    “我还告诉总理,随着农民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农民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好老师。我们非常拥护国家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我还高兴地向总理报告,我教过的一名学生,去年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上大学不用交钱,每个月还有400元的生活补助费。”

  “你提建议了吗?”杨盈川说:“我提了三点建议。”

    一是希望政府继续采取政策措施,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当前农村教师最盼望的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尽快解决教师津补贴问题,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规范后的平均水平。同时还要想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条件,完善教师医疗保障制度,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制度等。

    二是采取特殊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希望国家能扩大农村学校特岗教师计划的范围和规模,让更多的农村学校受益。

    三是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希望国家设立农村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大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农村教师有接受培训的机会。

    “你提这三条建议,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因为待遇还比较低,工作、生活环境较差,教师工作三五年后,尤其是家在外地的教师都在想办法往外调,乡镇的往县城调,县城的往更高一级调。这不奇怪,人往高处走嘛。但这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他接着说,“现在,国家对‘三农’的关注使农民的日子好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农民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就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在农村学校,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的多起来了。这就要求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我提到特岗教师,现在国家只是在西部的‘两基’县和贫困县实施这项工程,但我认为不够,应该是覆盖到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因为我们农村教师的学历都还不太高,而且农村学校大多集中了本地教师,我们学校本地教师就达到70%左右,这样容易形成观念的封闭,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岗教师大都学历高、年轻,且有事业心,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一支生力军,会给农村教育带来新的观念,这很重要。”

    13年来,杨盈川都是在偏僻的乡村任教。最早任教的西山初级中学离县城有90多公里,现在任教的炼铁乡初级中学也距县城56公里。他说:“西山初级中学的路太难走了,遇到天阴下雨,学生的课本都运不进去,只有靠人背马驮。”
    “这样艰苦的条件,你还一直坚守着,为什么?”“我看到了发展农村教育的成果,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走了,或是读了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后,都会给一个家庭、一个村庄带来希望,带来观念上的冲击。农村教育可能很需要我这样的人吧!”也许就是这样一份成就感,使杨盈川一直默默地耕耘着。

    2001年9月,杨盈川被大理州教委评为“大理州先进教师”,2007年教育部授予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转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02月18日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