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陕西师大附中:“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

   

    核心提示: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全国知名高校一致认为:陕西师大附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高校后,继续学习的欲望强烈,学习基础知识扎实,学生的个性特长鲜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强,后劲大,这与该校先进的办学思想,超前的办学理念,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美丽的陕西师大附中校园就在大雁塔脚下


  ■  大雁塔脚下,与大唐芙蓉园隔路相望

  地处日新月异的曲江新区,紧邻驰名中外的大雁塔,与大唐芙蓉园隔路相望,和大雁塔广场一墙之隔,是人文南郊的基础教育中心。既有厚重的文化氛围,又与最现代化浪潮同步。

  ■  百年历史,传统优良,基础雄厚

  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涌现出了大批仁人志士:五四运动先驱者之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民革中央原主席屈武;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原主席杨明轩;人民艺术家、抗日救亡名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张寒晖;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江隆基;劳动人事部原部长、十二届中央委员赵守一;建材工业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陕西省委原书记、省政协原主席吕剑人;甘肃省委原书记、原中顾委委员高克林;陕西省教育厅原厅长、民盟中央委员左嘉猷;全国妇联原副主席赵地;原进藏部队司令员范明将军;中科院院士侯洵教授等等。

  学校有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教风严谨,学风扎实,硕果累累,声名远扬,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历年的多项检查评比中屡获殊荣,被誉为“三秦教育之星,万千良才摇篮”,是深受社会赞誉、家长信赖和学生向往的名校。

  

全国模范教师,陕西师大附中校长 边团结


  ■  办学思想先进,理念超前

  率先提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给教育注入灵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教育规律办学,坚守基础教育纯正阵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全国模范教师,校长边团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是说道:“为学生”的含义是:第一,学校必须树立“学生第一”的观念,学生的所求就是学校的追求;第二,教师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又是学生的服务者,还是学校工作的评判者;第三,学校每一个学生都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和希望,关键在于教师要去挖掘和培养;第四、对学生要有爱心、关心和诚心,不轻视和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第五、建立平等、和谐、沟通、广泛、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思维要发散,兴趣要广泛,学习要自觉,基础要牢靠,行为要规范,把注意力放在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为学生的最终目的的就是要让学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学生发展的局限性提出的。绝不能为了分数,以学生的身体成长、心理健康为代价,扼长补短,不顾一切的去学习,死读呆记,死抠硬压,拔苗助长,让鲜活的生命失去童心,失去灵气,成为一个僵硬的青少年。

  陕西师大附中坚持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全过程发展的原则,培养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奠基的含义主要凸显基础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不负一流标准化学校的人物和使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的奠基工程是:学会做人,身心健康,学会学习,文化知识基础扎实,为高等级学校输送大批的优秀毕业生。

  ■  轻松、快乐、活跃的学习殿堂

  作为一所知名的省级标准化中学,陕西师大附中素以办学理念先进享誉全国。附中人深知,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与时俱进的办学方向,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就无法发挥作用,骄人的教学成果也就无从谈起。附中人深知这一点,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一代代附中人的心血和智慧,凝结成今日的辉煌。一代代附中人思考人生、追求真理,最终确立了“以人为本,愉悦学习,张扬个性,鼓励成才”的全面渗透“创新教育”战略思想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沉淀成附中薪火相继、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附中人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坚持尊重教育规律,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自学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设人文情怀的环境,不仅为学生开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心理咨询师更成为学生的朋友,呵护每位学生,使他们安全愉快地走过中学生涯中的每一道沟坎,给学生个性发挥创设广阔的平台。

  

汉语风采大赛文艺节目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搭建各种形式的活动平台,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学科、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先后成立了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歌舞队,建立了书法、绘画、航天航模科普活动等兴趣小组,以及有文学社、国学社、航模组、演讲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环保知识竞赛、校园文艺队、英语风采大赛、中学生综合素质大赛、赴贫困地区参观助学等形式的活动,并且使之形成定期化,规范化、科学化,让学生在愉快、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成长。

  ■素质一流 结构合理 充足优化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依托,拥有得天独厚的师资来源。教师绝大部分是在陕西师大各院系经过严格考察后选留的优秀毕业生。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高、中级职称教师占93%以上。其中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8名,省级以上教学能手12人,国家级学科骨干教师7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高级职称教师超过56%,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12人,占教师人数的53%,为全省之最。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学会担任不同职务的教师有86人次。

  近年来,为提高教师质量,学校面向全国选聘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为了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学历层次,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花大力气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素质,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和省市级知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  绿色校园,园林学校

  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登高远眺,整个校园掩映在一片森森秀林之中,与千年古刹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和谐统一,成为美丽的曲江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漫步校园,高处树林阴翳,光影参差;低处绿畦满园,花草竟芳。整个校园的景物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时时扑面而来的生态人文气息,定会让你有一种崇高精神的引领。住在校园内,无需晨钟响起,鸟儿自会唤你起床;无需暮鼓,花香自会伴你入梦。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嗅着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聆听师长语重心长的教诲,心中自会油然而生一种勃勃向上的激情,一种为美好人生、为理想积极拼搏奋斗的力量。这里是学生的读书圣地,陶冶情操的天堂。被西安市授予“园林单位”,被陕西省授予“绿色校园”。

  ■  设施完善,设备一流

  师大附中拥有齐全的教学设施和一流的教学设备。学校近几年来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了教学楼、图书科技楼、实验楼,改建了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大礼堂等,计25000余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超过10平方米。绿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生均近4平方米。构建了覆盖全校的现代化的天然气供暖系统。投资400万元建立了校园宽带网,是目前西北地区中等学校中基础设施最好的学校之一。为教师教学和行政办公配备了电脑,进一步改善了教学办公条件,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及现代化管理的飞跃。改建了理、化、生实验室10个,语音专用教室2个,音乐专用教室2个,美术专用教室2个,专用计算机教室4个。每个专用教室都达到了设施完备、品质一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成了拥有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化塑胶田径运动场。另外,8000m2现代化学生公寓楼正在建设之中。

  ■ 网络 骄人的校园网络 实现所有教室网络多媒体化

  网络系统在西部中学最先进,点击率最高,资源十分丰富,网络化程度最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突出。

  陕西师大附中校园网2003年建设,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一个包括路由器、防火墙、IDS、核心交换机、二级、三级交换机、服务器群组、防病毒、杀毒在内的主干千兆,百兆桌面的多个网段,无线有线并举、多网合一、数字化、相对完整的局域网络。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将网络划成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应用专网等。共有网络信息点500多个。四个微机教室,学生用电脑208台。学校59个班级,每一个班级都装有多媒体终端、高亮度投影机。实验室、专用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含教室在内共有多媒体设备70套。教师每人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176台),所有行政办公处室人人一台电脑,学校的各种电脑总数共计520台。近三年师大附中用于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已达338.56万。校园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更新快捷,特色明显,点击率很高,社会反响很大,已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基础教育门户网站。

  ■ 强强联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陕西师大附中网校已开通

  陕西师大附中与陕西电信有限公司、陕西易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合作,成立了陕西师大附中网校。这是以远程教育为主的网络教学服务机构。采用视频、音频、FLAS、文本和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用,让学生目睹名师风采,聆听名师教诲,对照课本内容,将课本内容最大还原化、真实化、趣味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受到优质的教育。

  ■  特色鲜明的浸入式英语教学,誉满国内外

  背靠师大外语系,有教授指导培训,外教支持,骨干教师支撑,英语教师全员参与,国际课题引领,英语双语授课模式,美国分校实践的外语教学系统。

  2004年开始,陕西师大附中接受了国家“十五”重点规划课题“中美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课程研究”的实验任务,在初中各年级的2~4个班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培养出了具有高水平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一大批学生,也锻炼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目前陕西师大附中以此为平台,逐渐提升英语教学国际化水准,积极与国外合作,计划在美国等地建立陕西师大附中国外教育基地。这一实验已成为师大附中初中教学的亮点。

  

各校老师认真参观陕西师大附中课程设计方案展板



  ■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显著,面广质高 引人注目

  “质量立校,科研兴教”是陕西师大附中教育质量在全省领先的法宝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师大附中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多项重点研究课题,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教师,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其中“JIP”实验研究获国家一等奖。学校承担的“重点中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加、美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课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教学”“生态体验下校园文化研究”“高一学生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等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均已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 积极组织和承办重要活动,发挥附中的示范作用

  2003年承办了全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2004年承办了“全国百所知名重点中学校长论坛”;2004年承办了陕西省重点中学校长工作会议;2004年全省新课改、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现场会在师大附中召开,还举办了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的现场观摩教学活动;2006年承办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校长峰会,还承办了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征文写作大赛和大陆、香港、台湾学生参加的西安古文化夏令营。2007年5月召开了西安市高中新课程准备工作现场会。学校是陕西省体育局确定的田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学校“星座”文学社是西安市优秀中学生文学社,也是《美文》全国核心文学社理事长单位,校刊《星座》在校园生活和省内外中学校园有着普遍深入的影响。

  ■  为教育均衡发展作贡献,帮贫扶弱美名扬

  积极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为教育均衡发展献策献力,是附中人在新时期的共识。按照西安市教育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和陕西师范大学的指导安排, 陕西师大附中已先后在蓝田玉山中学、陇县中学、旬邑中学、长安六中、蓝桥中学等地开展一对一的“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并与陇县、旬邑县等地确立了长期的“校县共建”计划。1985年建立的蓝桥教育基地,一直延续到现在,学校每年都坚持向蓝桥中学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共资助54600元,使104名辍学学生重返学校读书。每年都要在师大附中安排公开课,提供师大附中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对口支援学校的老师一起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

  师大附中高移风老师响应国家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支援边疆教育的号召,于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赴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支教三年,荣获支教模范光荣称号。2007年3月师大附中又派出英语教师连维华同志赴山阳县支教。

  2006年12月2日,《陕西师大附中、陇县二中帮扶支援协议》签定,陕西师大附中对陇县二中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已经接受4名领导5名教师到师大附中各处室及年级挂职实习培训,安排了陇县20多名初中校长来师大附中进行新课程培训。2007年秋季特派3名老师和一名校领导到陇县二中支教。这一支教新模式得到陕西省支教办的肯定并向全省推荐。2007年8月份,师大附中又有三位老师到陇县二中扶贫支教。2007年9月10日,接受10名贫困地区的老师到师大附中进行培训。

                                       转自人民网2007年9月11日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