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草原的神性最让我心动”


    红柯,男,又名杨宏科,1962年出生于陕西岐山县。1985年大学毕业后赴新疆工作10年。现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作品小说集《美丽奴羊》、《金色阿尔泰》、《跃马天山》、《黄金草原》,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老虎!老虎!》、《天下无事》等。曾获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等。

    在红柯看来,上世纪80年代真是个理想的年代。那时他在陕西读中文系,写诗歌,接触大量西方现代派作品。毕业留校一年后,觉得“壮志未酬”,就往校长室的门缝里塞了封辞职信,怀里揣着200多块钱,坐上火车,和女朋友远走新疆了。他们买了一张卧铺票和一张硬座票,两个人轮流休息,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新疆。

    如此一住,就是十年。而这十年对红柯的影响,几乎可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这个原本沉默的陕西青年,现在一说起新疆便滔滔不绝。中亚各民族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古歌史诗,与中原文化迥异的风俗人情,都让他震动和着迷。也是在那时,他的创作渐渐由诗歌转向小说。甚至有一阵子,他的头发都变得与当地人一样,微红,卷曲。

    近日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柯最新长篇《乌尔禾》,以新疆乌尔禾绿洲为背景,在一段感情纠葛中表现出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充满诗性的想象。李敬泽如此评价:《乌尔禾》“如一个绚丽的长梦”,“在这人成为消费者和被消费者,人淹没于浩大人群的时代”,“想象和求证人的骄傲、尊严,咏唱人身上隐没不彰的神性”。

    “我终于写到这个地方了”

    红柯称当作家很“痛苦”。因为在新疆时他常常会有一种表达的绝望,对语言产生怀疑。那些触动他的景色和人物,一旦用文字落定,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因此,越感动自己的题材,他越不敢触及。“我一开始写《美丽奴羊》、《鹰影》,都是短篇,因为可以写一个片段的小感觉,比较有把握。写中篇就感觉有难度了。长篇更需要隔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动笔。”

    红柯在新疆时住在小城奎屯。这些年,他的创作就一直在奎屯之外徘徊,并尝试着逐渐往奎屯这个圆心靠近。他的小说已出了十几本,但大部分小说的背景都在伊犁阿尔泰,那些城市离他居住的小城有千里之遥。写奎屯的却仅有两个短篇《乔儿马》和《雪鸟》,以及一篇散文《奎屯这个地方》。新长篇《乌尔禾》,即是以奎屯垦区最边远的农场为名。虽然远,但终于还是逼近了奎屯这座城市。

    乌尔禾是克拉玛依附近一个小绿洲。即使是这个小小的乌尔禾,也已经在红柯心里憋了十多年。他第一次去乌尔禾是在1988年,1993年开始他尝试着描写这个地方,1998年写了两个短篇后还是不放心。在离开新疆十年后,他终于敢写乌尔禾了。“我终于写到这个地方了。”红柯说,“但还有比乌尔禾更让我感动的素材,我还要放在后面写。”

    “我需要一把纯钢的刻刀”

    《乌尔禾》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两个男子王卫疆、朱瑞和燕子之间的感情纠葛。但爱情不是小说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这段感情背后有一个海力布叔叔。这个原名刘大壮的军垦战士,一直无法组织家庭。他一直独自生活在牧区放牧羊群,教给王卫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能与动物心心相通,与传说的人物海力布融为一体,并最终成为传说的一部分。

    这个题材同样已经在作家心中酝酿了很多年。红柯说,当年二十万军垦战士扎根边疆,虽然大部分战士的婚姻问题得到解决,但还是有好几千战士没有老婆,只能孤独地放羊种地护林,终生献给那片土地。

    他在新疆伊犁州技工学校做老师时,带学生去实习,在深山的水文站里就遇到过这样一个老人。老人一辈子都呆在山里面,一个人呆几十年,只偶尔出来转一转,“他自己却不觉得寂寞,仿佛有和自然沟通的能力”。

    奎屯城里也有许多这样的老人,他们在草原和森林里操劳了一生,老年就回到奎屯城。晚上,红柯下班后接了孩子,就骑着自行车,找这些老人们聊天,看他们种些瓜果蔬菜,听他们说往事。“他们对孩子很爱护,我有时候想教训孩子,他们都会拦下来。”小说中的海力布,对邻人之子王卫疆十分宠爱。

    “我的笔一直不敢动这个题材,太坚硬了,需要一把纯钢的刻刀而不是笔。那真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写出人的神性是我的追求”

    红柯称乌尔禾是一个“梦幻”般的地方:一条小河支持绿洲上一万多人的生命。一户人家门前可以是绿草成茵,屋后就可能是数百公里一望无际的黑色大戈壁。在这样的地方,人们自然而然会对天地和生命产生一种敬畏和悲悯的感情。

    在小说中,乌尔禾则是善的地方象征。小说的主人公都受过心灵伤害。海力布叔叔一生没有家庭,王卫疆一家受到牧场旁人的排挤,燕子从小被父母抛弃,辗转多个村庄,才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他们最终相聚在乌尔禾,在心灵上得到安慰。

    红柯的小说中都有动物。在《乌尔禾》中,放生羊把海力布叔叔、王卫疆一家、燕子连接起来。它代表了最高形式的善。惜生是牧区古老的习俗,放生则是一种最高程度的悲悯。而小说中的人物对这种形式的善是推崇的,这构成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把羊放生的海力布叔叔、看护蚂蚁不让人踩死的姑娘燕子、剥羊皮像是给羊穿衣服的屠宰高手朱瑞、有着传奇经历的老奶奶、放生羊、懂得报恩的大蛇、把风暴告诉海力布的小鸟等等,这些都指向生命的敬畏和悲悯。

    红柯称自己有英雄情节,喜欢赞美血性、刚性、善和正义。他说:“草原有一种神性,这也是最让我动心的地方。人身上有神性,写出这种神性是我的文学追求。”

摘自《文学报》 2007年7月 13日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