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陕西高校亟待打造整体品牌形象(图)

    百年老校更应珍惜品牌

    陕西省工商局商广处处长 徐君峰

  名校品牌战略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蕴含着大量的商机,很多人借用名校品牌大做文章,大把赚钱。如“湖大”、“北航”

、“南京林大”都被一些公司抢注,西安交大也出现类似情况,清华大学更为严重。商标注册实行自愿原则,你不注册不证明别人不能用,注册校名,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应注意品牌延伸过度,五粮液、茅台、西凤都采用品牌延伸,新产品短时间产生效益,但剑南春已开始瘦身,太白酒也在推主打产品,市场上这些情况在名校也存在,一些百年老校不太珍惜品牌。

    名校品牌战略发展应注意品牌的整体策划,民办院校想要短时间内缩短与历史造成的差异,可以利用广告提升知名度。但不能太急功近利,应该有策划,提出精练的、启示性的宣传口号,并采用一些公益性、形式多样的活动等提升品牌。

    陕西民办高校品牌能打多久

    陕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书记、副主任 李维民

  原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曾经总结我省三个第一:苹果产量、退耕还林、民办高校。陕西民办高校品牌能打多久,再过十年、二十年还能不能走在全国前面?很多大的民办院校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在教育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强。品牌是有力的砝码,学生听到学校的名字就会有反应,这个反应就是求学反应的信号。民办高校的品牌要素中,首先是知识要素,如西京学院的校名,“西京”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其次是技术要素,学校的形象标志让人过目难忘;其三是管理要素,一定要有个好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如西译不以赢利为办学目的,欧亚学院的以人为本,西京的三个面向。

    塑造和提升陕西民办高校教育品牌方面,树立品牌的价值观、品牌的信誉度、品牌的亲和力,树立品牌战略,陕西原有名牌黄河、如意、海燕、海鸥后来消亡,是因为没有维护的历史,决不能让陕西民办高校这一品牌很快消亡,通过各种渠道维护,从无形向有形转化。

    今天会议的目的是树立、维护、提升和延续品牌,希望民办和公办院校互相借鉴,携手并肩,共同打造和维护陕西高校整体品牌优势。

    品牌最主要的内涵是诚信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 丁祖诒

  公办高校具有天生的品牌效应,因为,第一它姓公,姓公就是品牌,而民办高校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第二,公办高校拥有含金量高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民办高校望尘莫及;第三是有钱,国家给拨款。因此民办高校想脱颖而出就要拼杀,品牌是民办高校的第一战。

    品牌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可谓无处不在。我认为品牌有三个含义,一是个体品牌,二是群体品牌,三是环境品牌。品牌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品牌最重要的内涵是诚信,学生和家长都被骗怕了,这里也有群体诚信问题,今年让我们团结起来拒绝虚假广告,维护陕西的品牌!

    公办高校和民办院校应联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王革

  我们要认真地向陕西民办高校学习,携起手来共同发展,互相促进。品牌对高等学校品牌是无形资产,不但是经济利益,更多的是文化效应,政治效应。西农会继续守住“姓农”,“姓农”也是我们的品牌。我们认为品牌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贡献,保证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多为地方经济服务。而在品牌战略上不管公办也好,民办也好,应联手一起,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赵晓林

  最近正着手做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的工作,我是带着问题来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竞争越来越激烈,实施品牌战略对高等院校是必要的。以前,驸马如果喜欢金钱权势,皇帝的女儿是能嫁出去的,但如果驸马喜欢的是相貌,女儿可能嫁不出去了。因为体制的不同,企业与民办院校做得更好,压力与危机感强,值得公办高校借鉴的地方很多。塑造高校品牌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大学品牌的塑造和确立有现实意义,越是高水平的大学越要重视实施品牌的发展战略,越要珍惜学校的品牌。最后,品牌需要维护和宣传,品牌战略的实施仅靠大学本身无法完成,需要和社会各个方面通力协作。

    高校的品牌灵魂是文化

    西安外事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玉华

  品牌实际上就是学校的生命,而品牌的灵魂又在文化,所以高校要特别重视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方面,师生员工应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特别是民办学校,要爱护我们陕西的品牌;精神文化方面,则体现在校训、校风上。

    但是,高等学校培养人周期性长,因此,品牌的形成也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教育氛围不分公办与民办

    西安培华学院副院长 姜波

  作为一个品牌,不是短暂的,它需要历史沉淀。培华的目标,不是一流,而是办百年培华。陕西民办高校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大环境,以及政府、媒体、公办院校的支持。在校生人数从几千人达到几万人时,我们也在思考,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在哪里?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管理工作、发展规划与健康的财务状况,到了今天的规模必须要有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回馈学生。教育氛围是不分公办民办的,民办院校现在还年轻单薄,需要政府的支持、公办院校的帮助,以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公办、民办平分秋色是未来高等教育的格局。

    品牌要名实相符

    西京学院党委书记 何安聚

  品牌就是一种符号,要名实相符。首先要有名牌的实力,先成为名校,才能名牌,这需要有一批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懂管理,重教育的领导团队。其次要拥有一批科学文化前沿教师队伍,名师出高徒,严谨治学,提高和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最后是培养名人,培养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杰出人才。

    希望媒体公正监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宣传部部长 王继武

  高等教育的品牌成长于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其特色和成果逐步得到公众的认可,否则名气再大而无实力,那也不是真的品牌。要赶上国际水平,需要和谐宁静的发展环境,才能把中国高等教育搞上去。希望政府多加管理、媒体公正监督,共同锻造陕西高等教育的品牌。本报记者 赵培羽 实习记者 李娟/文 本报记者 苗波/图

  相关链接

  中国矿业大学

    没有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

  因为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中国矿业大学的部分MBA毕业生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尽管他们的学业早已顺利完成。为了拿回本该就属于自己的一纸证书,一些学生只得无奈地找到一家外地单位挂靠,签署一个“莫须有”的就业协议。学生们怀疑,学校此举是为了维护就业率。据称,2005年该校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9.3%,而按照要求,2006年的就业率要超过去年。

    去年《新安晚报》有报道说,高校毕业班学生即将毕业离校,但少数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书,少数毕业生就因此而拿不到毕业证书,个别学生找到学校附近的小店随意“签约”。一位高校毕业生向记者反映说,他很快就要毕业离校,但学校一直不发给他毕业证书,向老师询问才得知,原因是自己没有找到工作,没有交已经签约的就业协议书,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所以拿不到毕业证书。如果说大学生们就业困难尚情有可原的话,如今连研究生的就业都要和毕业文凭挂钩就很值得人们反思了。

  吉林大学自曝

    欠巨额债务向师生征建议

  2007年3月19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该校校内网上贴出名为“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自曝欠巨额债务,学校资金入不敷出,向师生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的建议。吉大财务科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吉大共需偿还银行贷款约30亿元,而现在吉大的运行经费主要都是靠教育部的拨款。对此,吉大宣传部长刘景辉称,欠款具体数额自己不清楚,但高额债务主要用在两块,一块是基本建设,还有就是人头费,因为高校合并之后,工资得往高处拉齐,同时表示合并是造成债务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位高校教师说,高校背高额债务并非只有吉林大学。一些学校扩地搞基建,建成后再扩大招生,高教繁荣发展的泡沫背后蕴藏着风险。高校在财政拨款增长相对有限而自筹收入又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的情况下,举债办学成为高校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高校举债办学,虽改善了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但由此所带来的巨额债务压力和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转自:《华商报》2007年04月19日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