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不仅能让我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在三尺讲台之上信心十足地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我不禁发自肺腑地想说一句:我爱你,网络教育!”谈起参加陕西师大网络学院网络教育的体会,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教师魏映丹神采飞扬。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映丹听同事说到了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学院。之前对网络知之甚少的她四处了解有关网络教育的知识,经过对比和再三考虑,魏映丹成为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学院的一名学员,追寻那未曾完结的大学本科梦。
“第一次步入计算机教室,面对一台台的计算机,我的脑海一片空白,却无从下手,心中不禁苦笑:‘你又不懂计算机,甚至连网络都不知道,就凭一点皮毛,还想上网络教育,真是妄想。’正在束手无策时,老师进来了,给我们讲解了如何登录陕师大网,如何在网上学习、提交作业等。听了老师的话,我暗自欣喜,就像阴雨天忽然出了太阳一样。经过老师和学友的帮助,我很快就能够自如地在网上学习、提交作业、查找资料了”,魏映丹说。
“网络技术带来的空间、时间、资源获取上的革命打破了课堂内外的界线,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知识的获取真正获得了自由,使我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美妙世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唐诗宋词与外国名著交相辉映;文学思维与哲学逻辑比翼齐飞;荒原漫漫,艾略特引我入门;伐木丁丁,聂鲁达催人醒来;鲁迅宏文随风入夜,曹禺名剧润物无声。笑解烦恼结的诗人徐志摩,最了解我的恋书情结!就这样,在陕师大高质量的教学引导下,我顺利通过了所有的课程考核”,魏映丹高兴地说。
魏映丹只不过是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众多学员中的一名。2002年6月以来,陕西师大校网络教育学院主动承担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的责任,立足西部,坚持面向县乡农村一线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服务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路子,形成了覆盖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继续教育需要的远程教育专业体系,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约20000人,有效缓解了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问题。2005年,陕西师大网络学院投资上千万元开发建设的近300门网络课程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使用。
面向西部、为在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
面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现状,按照“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办学宗旨,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学院明确提出了“为西部服务,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的办学定位和方向,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到2005年底,网络教育学院所开设的16个专业中,教师教育专业占到了87%,除个别不适合开展网上教学的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外,基本上形成了能够覆盖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继续教育需要的远程教育专业体系。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陕西师大充分依托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开展面向边远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目前,已建立的近100个校外学习中心有64%设立在西部地区,其中设立在县级城市的占到了约80%。设在陕西省的学习中心,地区覆盖率达到了100%,西安市以外的县级城市覆盖率达到了60%,基本形成了遍布全省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同时,作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核心成员之一,也为构建陕西省区域教师网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构建符合西部边远地区实际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新模式
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功能之一。几年来,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始终坚持以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支持与服务为核心,积极构建符合西部边远地区实际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加强网络教育管理,努力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学校先后成立了网络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网络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网络课程质量评估委员会。聘请了包括校内各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及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等多方面的专家,切实加强教学指导、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努力构建网络教育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网络学院成立以来,根据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和人口分布、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状况以及网络教育的实际需求,构建能够适合不同学习环境的多种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个人服务与群体服务相结合、远程服务和本地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在资源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开发建设了16个专业的近300门网络课件。其中243门课程的网络课件已全部建设完成。在课程开发建设中,考虑到不同地区网络带宽资源的限制,所开发完成的每门课程的教学课件都包括视频版、音频版和光盘版网络课件三种不同的类型。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对每门课程都进行资源库、答疑库和试题库的建设。目前,约150门课程的资源库、答疑库和试题库已完成了基础资源的建设。同时开通了网上答疑、学术讲堂和电子图书馆,所收集的电子出版物已达到6000多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员的学习需求。
面向县乡农村一线,为西部边远地区培养有用人才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最北部,辖1区11县,总人口333.7万,其中农业人口287.3万,大部分县区属国家级贫困地区。这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师资合格率较低,全市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74%;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61%。近年来,得天独厚的煤、油、气、盐四大资源优势,使榆林进入大开发、大建设的黄金时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农村和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2002年11月,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榆林市教育局的密切配合与协作下,紧紧依靠榆林市12个县区教师进修学校,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学院进行了面向县乡农村一线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各试点地区原有的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支撑服务体系;面向榆林地区12个县乡一线学员进行了16个专业、4个批次、3个学历层次的远程教育实践与探索;就面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农村一线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榆林市12个县区约26%、超过8000名教师参加了学习,教师的知识水平、学历层次、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培训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区域型学习社区的构建积累了一定经验。2005年,此项工作被陕西省教育厅评定为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积极投身于陕西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工作
按照《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要求,陕西省确立了到2008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的目标任务。作为教师网联成员之一,作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陕西师大积极投身于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学院自主灵活的办学优势,以实际行动支持陕西省基础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全省各地教师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对各地教育需求、开展网络教育的环境支持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明确工作重心,提出了“倾斜边远地区,服务培训急需”的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关注边远地区和农村教师,继续持续不断地开展面向县乡一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陕西省实际,陕西师大对网络教育教学计划做出了全面的调整,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的培训方案和具体教学计划,各专业批次均增加了“扩展类”课程,该类课程不计学分,免费为学生开放,充分体现了陕西师大网络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网络教育“教学包”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资源的内容上,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条件教师的学习需求。
心系贫困地区,积极开展教育扶贫
2005年,陕西省开展了新一轮教师培训计划,陕西师大制定多种优惠政策,积极扶持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参加学习。网络学院在继续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开放本校投巨资千万元开发建设的近300门网络课程的同时,专科升本科学历教育学费由全国的6800元降为4900元,降幅达到28%;在此基础上,2006年陕西师大又提出了积极扶持陕西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大举措,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家级贫困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扶持力度,计划每年定点扶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力争在5年时间里,为陕西省的国家级贫困县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免费培养100名达到国家规定学历要求的合格教师;积极筹措研究经费,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设立研究与开发项目,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陕西省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进程;面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骨干教师,免费开设信息技术技能高级培训班,推动我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拓宽资源整合渠道,积极吸收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陕西师大资源建设,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研究开发平台,加快陕西师大“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步伐,建设与开发一批符合中小学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需要的、高水平的教学资源,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以“面向县乡一线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对各地教师进修学校的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和提高各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支持与服务能力,为构建县乡一级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型社区和组织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