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高校有近千种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对该领域的人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期刊很大一部分存在“全、散、小、弱”的问题,不仅特色和优势不明显,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为此,教育部于去年11月初向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出通知,正式启动“高校哲学和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同时开始高校名校工程的第一批申报工作。现经专家评审,已有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11所高校的期刊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据介绍,高校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展示中国高校社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力求在5年内滚动推出20家左右能反映学科特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期刊,以改变目前“全、小、弱、散”的状况,实现“专、特、大、强”的目标。名刊工程建设的特点是,要求主办单位像重视学科建设一样重名刊工程的建设,以在办刊理念和办刊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形成特色,做大做强。
为了实现名刊工程建设的预定目标,教育部(或其他主管部门)将对每个入选名刊工程的学术期刊提供25万元的经费资助;入选期刊的主办单位按1:1的比例配套投入。资助的经费主要用于提高刊物的质量,同时要求各主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改善办刊条件、增强办刊活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除“名刊”外,今后教育部还将重点建设一批社科学报的“名栏”,评选出一批学报上刊发的“名作”,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名家”。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的学报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的《文史哲》和云南大学的《思想战线》,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