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我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金石新韵——马歌东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展”开幕式暨《马氏中山篆书谱》首发式,在北航艺术馆展厅举行。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组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续文利,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阎纲,著名书画理论家、作家柯文辉等嘉宾出席。仪式由北航党委宣传部部长、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劲松主持。
受学校领导委托,我校北京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宗嗣出席仪式并致辞。展览作者、马氏中山篆主创人、我校教授马歌东向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以及高校图书馆代表北航图书馆捐赠刚刚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马氏中山篆书谱》、《马氏中山篆作品集》。
本次展览是马氏中山篆首次个人书展。作品展共展出马歌东教授及其父马可仲先生所书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60余幅,内容为我国古代优秀诗文。参加仪式的嘉宾和观众表示,本次展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文化价值,相信“马氏中山篆”一定能沉淀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展览将持续至11月23日,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
马歌东先生是我校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生于1944年,河南开封人。1987至1991年曾应邀赴日本福井大学讲学,并在金泽大学、北陆大学授课。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日本汉文学研究、中山国出土文字书法价值及应用研究,著作有《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马氏中山篆作品集》《马氏中山篆书谱》等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1977年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山国鼎壶铭文字——“中山篆”,结体特殊,修长优美,可惜仅500余字。马歌东教授在其父马可仲先生研究基础上,经过近30年的沉潜,引经据典,五易其稿,终将其创补为多达5000余字的“马氏中山篆”。“马氏中山篆”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形似基础上的神似,追求青铜铭文古拙质朴美,既具有中山篆书体结构特质,又烙有马氏独特书风印记。“马氏中山篆”研究,作为一项坚持了近30年之久纯民间个体的家族文化工程,将出土的古文字引入书法领域,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书坛增添一种令人耳目一新极富美感的新书体。著名古文字专家张颔先生题词《马氏中山篆书谱》,称其“奋桴振铎,聚锦攒华”。著名书画理论家柯文辉先生赞叹马氏父子耕耘生命的精神,品评书作“雅静、沉凝、饱润,不染积习”。2012年第20期《新华文摘》刊文介绍马氏中山篆及其作者概况,并刊登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