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8日,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WCEH)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召开,西北环发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及其指导的曹志红博士、康蕾硕士参加了这次盛会。本次会议是历史学新盛学科——环境史研究领域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大聚会,标志着环境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发表了400多份学术报告,与会者就极其广泛的环境历史问题展开了面对面、深入和集中的对话,达到了分享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心得和信息的目的。
这届大会的主办方是国际环境史组织联盟(ICEHO)和丹麦王国的洛斯基尔德大学(Roskilde University)。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当地生计与全球挑战: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大会所确定的宗旨是:召集全球学者探讨历史上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全球环境史研究者架设交流的桥梁。
按照大会组织者征集论文的形式要求,侯甬坚教授及其历史动物研究小组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中国历史时期人与动物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Wild Animals in Chinese History)的题目投稿后,经过会议组织的匿名审稿,获得了海报论文的录用资格。这一题目所包含7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侯甬坚、曹志红、张洁、康蕾、黄家芳、陈海龙和滕馗。
8月4日下午,在大会专门安排的海报论文交流大会上,曹志红博士生代表历史动物研究小组,就海报内容做了认真简捷的陈述。在会场外的大厅,历史动物研究小组制作的专题海报,吸引了许多学者前来观看和询问。在会场外的展示台上,已被小型化的海报印制品,尤其受到感兴趣学者的欢迎。对于具有交流和合作研究意向的学者,还得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动物研究小组已发表论文汇集》资料的赠送。
另外,康蕾硕士的《文化行为与动物生存——1400-1600贡狮活动与亚洲狮的生存危机》(The Cultural Behavior and Animals’ Life—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ribute and Asiatic lions’ crisis, 1400-1600)一文,由于选题的重要性,得到了大会的单独邀请。8月6日上午,在一个关于历史动物的分报告会上,康蕾硕士完成了自己的报告,并同多位有兴趣的学者进行了交流。
此次侯甬坚教授及其学生参加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向会议报告了历史动物研究小组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同与会的其他5名大陆学者、5名台湾学者、更多的国外学者建立了密切或初步的联系。此次外出交流,得益于《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办法》的公布实施。在“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之下设立的“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对于广大研究生积极投入学术研究,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所起的作用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