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刘九生老师在《唐都学刊》刊出《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一文,认为所谓“兵马俑”应该是秦近臣侍卫郎官俑而非传统认识所称的兵马俑。4月9日《唐都学刊》为此召开了陕西省史学界、考古学界和新闻媒体界共同参与的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刘老师的新说,对于秦俑以及秦文化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月9日,与会记者在《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和《华商报》等地方媒体上报道了刘老师的主要观点和会议概况。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关注,当天,有关报道被中新网、中国网、搜狐网等近百家网站转载。接下来几天,相关报道又被香港大公网、中国台湾网、美国八阙网、加拿大环球华网、澳大利亚的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等海内外有影响的华文网站转载。到目前为止,报道这一消息的各类媒体达三百多家。一篇学术论文引起社会如此关注,在近年来的学术界实属罕见。
4月10日,新华社记者冯国对尚在美国探亲的刘老师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越洋电话采访。冯记者的报道被新华网、《国际日报》等海内外媒体刊发、转引。冯记者的进一步采访还在进行中。
关注这一新观点的不止媒体,在学术界也引起反响。发表在天涯社区学术版块、往复论坛等学术类网站的论文,被点击将近两万次,并引起热烈讨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也转载了记者的报道。四月十三日,《北京科技报》记者陈永杰就这个问题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前所长刘庆柱研究员、秦陵考古队队长刘占成研究员和陕西师大先秦秦汉史专家赵世超教授,几位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王家范先生就论文发表了意见,他说:
最近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刘九生在《唐都学刊》2009年第 2 期发表近3万字的长文,将现今已被海内外妇孺皆知的秦始陵陪葬坑定性为“兵马俑”的说法给予推翻。作者通过严肃考辨,证明群俑不是由秦国军队士兵组成的“军阵”,而是由秦始皇的皇帝侍卫人员系统组成的“郞官俑”阵营。长文从中国古老的丧葬传统、秦部族的历史溯源以及始皇帝时代职官、都城、宫殿、陵墓系统等多方面,对文献与考古材料作了细致的对勘辩证,将“兵马俑”说的种种失误逐一批驳推倒。特别在陵墓丧葬的象征意义上,作者认为“兵马俑军阵”说渲染“穷兵黩武”,有悖于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使后无战攻之患”的方针,继续张扬秦国的军事暴力,不合始皇帝生前原意。据说此文发表前已在一定范围内传播,考古和秦史方面的有些专家表示难以接受。估计长文正式发表后,或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辩。
刘九生副教授,1948年出生于陕西岐山县。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农民战争史、道教史。1984年,刘老师发表《黄巾口号之谜》,一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震动。刘先生对于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及其陪葬俑的研究达二十年之久,积累材料达两千五百万字以上。刘老师长期积累和慎重思索的结果,使得这篇文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为秦俑正名,而且对于秦汉文明乃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都能给学界以启发。
[相关链接]
新华网:專家提出新說:兵馬俑是秦始皇侍衛係統而非軍隊
人民网:“兵马俑”不是军阵是秦始皇近臣侍卫?
搜狐网:学者质疑兵马俑身份 称是秦礼仪队而非军阵
北京科技报:专家质疑:秦俑身份新“假说”
环球华网:中國學者質疑兵馬俑身份 稱是秦國禮儀隊伍并非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