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地理学
杨凯元

杨凯元,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35年农历8月16日,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城关小学、朝邑中学、大荔师范读书,1956年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地理系,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7年初晋升为教授。

40多年来,他主要从事地图学与遥感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指导环境制图研究生。先后为地理系、数学系、生物系本(专)科生讲授过地图学、测量学、专题地图编制、旅游概论、初等数学,为研究生讲授过地图学概论、普通地图编制、专题地图编制、地图整饰、地图制印等课程,连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中,杨先生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寓育人于教学之中。他很重视教材建设、直观教学和基本功训练,先生先后主编出版了《地图学》、《地图学学习》、《地图学教程》、《旅游学概论》等4部教材,并被国内40多所院校所采用,其中《地图学》于1990年获陕西师大优秀教材二等奖、陕西省优秀读书出版奖。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在校内率先采用电化教学,成效显著。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在校内对学生进行绘图、编图的系统训练,在校外则是结合生产任务跋山涉水、夜以继日地进行野外实习,先后完成了汉中、城固、宁强、宝鸡、渭南、蒲城、白水、延安、长安、商县、丹凤等县市许多农田水利与园田化工程的勘测、设计与放线任务。通过学习,既巩固了学生书本所学的知识技能,又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此外,他还和教研室的同志一起,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将原来设备不全、比较简陋的测绘实验室,逐步建成可满足教学、科研需要,设备完善,较先进的实验室。

由于杨先生刻苦勤劳,治学严谨,深谙教学艺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认真负责,教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优异,深受历届学生的爱戴与好评,并多次被评为系级先进工作者,获教学质量优秀奖。1984-1994年10年间,5次荣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在努力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各类科研课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78年以后,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西安市地图集编制、西安地裂缝形变监测与研究、陕西省自然资源地图集编制研究、1:100万中国地貌图编制研究、黄土高原试验区和重点治理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系列制图研究、全国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库综合区划及危险程度分区评价等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课题。尤其在专题地图编制、地图集设计、地图整饰等方面颇有建树。他所主持编制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地图集——《西安市地图集》,以突出反映城市综合信息和区域特色而著称。经国内著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图集为西安人民奉献了划时代的地图作品,其编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总体设计、信息量和多功能效用方面达到国际水平”。曾有专家撰文称:“该图集是城市地图集中的一颗明珠。古朴典雅,独具匠心,确属难能可贵之佳作。”在西安地裂缝研究中,他首先以课题形式单独立项,对西安地裂缝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等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科学依据。他主笔出版的几部地图学教材,以简明实用,突出技能培养见长,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普遍好评,被誉为国内最优秀的地图学教材之一。参加的“75-73-04-01、75-73-04-02”课题,系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9年已经国家鉴定验收,认为本专题“在诸多方面都处于国际遥感应用的前沿,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的“中国1:100万地貌图(西安幅)编制研究”,系“六五”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88年已经国家部级鉴定验收,并被列为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

数十年来,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2部。其中主编或主笔的除4部教材外,还有《西安市地图集》、《西安地裂缝形变监测与研究》、《中国陕西名胜游览》。参与编著的有《西安市地理志》、《高中地理十讲》、《人地关系演进及其调控——全球变化、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中国典型区研究》、《陕西省资源地图集》等。

杨先生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教育、城市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所在省市及学校的充分肯定,并给予了多项高等级的奖励。主编的《西安市地图集》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一等奖、解放军总后优秀测绘产品奖;主持的“西安地裂缝形变监测与研究”项目,获陕西省教委科研成果二等奖、西安市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参加的国家“六五”、“七五”项目,分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二等奖;“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价”,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写的《西安市地理志》,获陕西省教委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列入国家科技成果。1989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杨先生“全国优秀教师”证书、奖章。1992年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1993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师三等奖。

他除了搞好本职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能坚持传、帮、带,甘为人梯,辛勤培养后继力量。20世纪90年代初,本学科已形成了具有相当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教学群体。目前,他曾负责长达20多年地图遥感教研室,已有三位同志脱颖而出成为博士生导师。由于梯队培养成绩显著,1991年他曾获陕西师大指导教师奖。

杨先生在地图学方面造诣深厚,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优异,科研成果丰硕,在地图遥感界有一定声望。他曾被选为西安地图遥感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师地图学研究会三理事之一、陕西省地理学会、测绘学会理事及地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地震学会理事、市土建学会测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聘为陕西省教委教师职称地矿油学科评审组成员、西安市工程师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地震口)主任委员、陕西师大地理学学科评审组成员、西安地图出版社高级技术顾问、市建委防震救灾委员会顾问、省旅游地理研究会顾问、陕西师大学报编委及教学质量评估研究组成员、西安外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欧亚学院专家委员会专家。现任西安地图遥感学会名誉理事长。他的事迹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国当代自然科学人物总传》、《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学者大辞典》、《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等多部名人录中。

他1996年退休,被旅游与环境学院(原地理系)返聘两年后,还壮志不已,发挥余热,先后为师大及其他民办高校开设了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现代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公共关系学、风景区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学等6门课程。

杨先生为人正直,待人诚恳,性格开朗,爱好广泛。他在大学时代主笔写就的大联唱《黄河赞》,曾获1955年陕西省高校汇演创作、演出一等奖。

(芮文)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