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地理学
应振华

应振华,男,1925年7月22日生于北京,陕西师大地理系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应先生幼年在乡村小学读书,13岁后进北平四中和河北高中读书。抗战胜利后,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和东北大学。1951年进入大学工作,1987年退休。

解放前后的一段时间,应先生在北京教小学。1951年,辅仁大学物理系招考职员,先生报名应试,被辅仁大学录用。

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先生随之进入北师大。当年北师大物理系教授刘世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也是中国天文学会发起人之一。刘老一直要物色一名助手,经过观察,他相中了基础扎实、工作勤奋的应振华先生,把应先生收到自己门下。以后,刘世楷教授对应先生耳提面命,精心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应先生也不负导师厚望,工作学习倍加努力,除辅导物理、地理两系学生的天文学课程、带实习课、批改作业外,还在刘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了气象学,并在北师大校园内建立了规范的气象观测场。从1953年元旦开始,应先生每天从早6点到晚9点一天六次定时记录、统计气象观测数据,没有寒暑假日,这样一干就是两年多。这看似平凡的工作,不仅丰富了应先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培养了他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1954年初,刘世楷教授提出寒假后由应振华给地理系学生上天文学课。当时应先生还是学校的职员,并不在教师的序列,这个提议引起很大反响,有人认为职员讲课名不正言不顺,在北师大还从来没有过。刘世楷教授以他的学术影响力排众议,安排应先生在寒假试讲天文课,听课的有北师大物理、地理两系的系主任和部分教师,试讲得到了他们的首肯,只一节课就通过了。同年4月,学校向教育部汇报了应先生的情况并上报了有关材料。教育部当即派员听了应先生的课,并在学生中征求意见,大家反映都很好,随后教育部特批应先生由职员转为教师,在当时这也是少有的破格之举。从此,应振华先生在大学的神圣讲坛上教书育人,几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也由助教一步步晋升,1987年评为教授。

1956年暑假,应先生被教育部选派支援西安师范学院,举家西迁。8月14日到西安,开学后便主讲物理、地理两系的天文学课程。1958年大跃进,应学生要求他又在物理系开设了气象学课程。1961年应先生由物理系调地理系,主讲气象学与气候学。“文革”前后,应先生开始教授以地球天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地球概论课。退休前,应先生还为政教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班讲授宏观世界的天文学内容。“文革”期间,领导曾指派应先生给工农兵学员讲授初等数学,他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应先生执教生涯一段有趣的插曲。

应先生热爱教育事业,视教学为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有的课他讲了几十遍,但每次开课前他都认真准备,总结以前是如何讲的,揣摩怎样讲效果更好,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在课堂上,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逻辑严谨,授课感染力很强。他还用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勤奋探索科学知识。听过他讲课的学生都认为听先生的课是一种享受。由于应先生在教学中成绩显著,获得了陕西师大首届教学质量优秀奖。鉴于在教学上的声誉,应先生还应邀到西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高校讲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应先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除帮带本校的年轻教师外,还关心全国青年同行业务的提高。1964年,陕西省农业厅在仪祉农校举办教师训练班,应先生讲授了农业气象学;1986年他给华东师大举办的助教进修班讲课;1991年他主办了由陕西师大师资培训中心牵头组织的“地球概论实习讲习班”,提高了讲习班青年教师的实际观测水平。1987年,国家教委开办卫星电视远距离教学。尽管应先生已是花甲之年,但国家教委还是决定由他承担地球概论课的主讲任务,在杭州录制教学片半年有余,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1963年应先生在陕西省气象学会年会上宣读了《西安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和土壤导温律》的论文,并被收录到年会论文集。1980年在西安太阳能学会年会上,他撰写的《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及应用日照百分率估算日照辐射通量》的论文,被西安市科协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并被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校编入太阳能教材,他论文中的观点被陕西省气象局在陕西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区划中引用。

1980年教育部在杭州召开高校地理教材编审会议,应先生参加讨论《地球概论》大纲编写。会后他接受编写《地球概论教程》的任务,于1983年完稿。这本书将天球坐标难点分散编写,用数理方法阐述空间概念,不同于过去的教材,得到行家的好评。1986年,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应先生主编的《地球概论教学参考》。1991年由应先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球概论实习指导》一书是迄今为止该课程唯一的实习教材。这本书所有的实习项目都能依据国情设置,实习目的明确,操作程序规范,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三本书,连同贵州师大方明亮教授编写的《地球概论习题集》(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包含了地球概论教学、实习、习题、参考的全部内容,组成了系列教材。由方教授申报,这套教材被贵州省教委授予系列教材建设一等奖。应先生还参加了中国古代天文成就普查和《西安地理志》、《陕西科学技术志》的编写。

应先生非常重视天文普及工作,撰写了几十篇天文科普文章发表在《天文爱好者》、《科普文集》、《地理杂志》等刊物上。每当日食、月食、七十六年一遇的哈雷彗星出现、太阳系行星大十字等重大天文事件发生时,应先生就会忙碌起来,举办报告会、观测培训班等。1984年是甲子纪年,应先生和西影演员及其他同志合拍了短片《说说甲子年》,片中他讲述了干支纪年知识。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宇宙奇观,在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应先生就此事件在陕西教育学院连续讲解一个星期,陕西电视台拍了专题记录片。

1987年应先生退休,但他退而不休,是个闲不住的人,上述许多工作都是他退休以后做的。1991年应先生在西安主持召开了地球概论年会。他充分利用陕西省独特的地理优势,会议组织参观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临潼授时中心、蒲城长短波授时发射中心和泾阳国家大地原点。这些都是应先生亲自联系的、都是与课程紧密相连而又难得一见的项目,受到全国各地80多位与会同行交口称赞。他担任陕西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兼天文普及委员会主任之职,要求自己不能只挂名不做事,在其位就要司其事。他给中学地理教师举办天文科普讲座,把这件事作为长期工作,认为这件事意义非常大,乐此不疲。由陕西省天文学会拨点钱,他编讲义印教材,发给听课的老师,一直坚持了数年,直到1999年患脑出血,才被迫终止了这项活动。

中等学校地理教师普遍认为认识星座是一个教学难点。早在1955年应先生就跟刘世楷教授共同研制了活动星图,1964年试制用于高校教学。这种活动星图能在任意日期、任意时刻把恒星定位在天球上,不用旁人指点,自己就会认识星空,这样就给人们认星提供了莫大便利。“文革”中刘世楷教授含冤去世,活动星图也被弃置。“文革”后,一些同行希望应先生把星图再编制出来供实习使用,有两个工厂承做了活动星图。1981年5月8日由我校和陕西省天文专家对星图做了鉴定,1982年5月30日,《光明日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个星图的优越性。但两个工厂都只做了一批,就因利润太小而停产了。尽管应先生把活动星图的制作方法在《地球概论实习指导》一书中告诉了读者,但始终未见面世,而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活动星图又很不实用。为这事应先生寝食不安。他已是耄耋老人,不辞辛劳又对星图做了修订,重新编制出来,并配写了两万字的认星科普读物,希望尽早出版发行,为大中学校学生和广大天文爱好者使用。

应先生在全国同行教师中有很高的声望,曾任陕西天文学会理事,全国高师《地球概论》教学研究会理事。退休后,被推选为全国高师《地球概论》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以后又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直到今天。

(陈东)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