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地理学
宋德明

宋德明,男,汉族,1929年11月生,河南省临颍县水牛宋村人。中共党员。早年就学于王岗完小、临颍初中、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1949年8月至1950年7月在本村初小任教。1950年9月至1954年元月在河南大学攻读地理学专业。同年2月由国家统一分配到西安师范学院、即现今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工作。1954年9月至1955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进修区域地理学,师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许逸超、李式金、叶滙教授。

宋先生长期从事区域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过系世界地理教研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理科分会委员、全国高校世界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地方志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他从教40余年,为地理系骨干教师,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1995年3月退休。

宋先生先后给地理系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高校世界地理教师进修班学员讲授世界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干旱区地理、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世界旅游资源地理、区域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曾多次应聘在西北大学地理系、陕西工商学院商经系任教。1983年至1994年指导培养了“世界自然地理”、“干旱区地理”、“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共4届14名;1988年至1992年指导培养高校世界地理教师进修班学员2届12人。他敬业爱岗,言传身教,注重理论,狠抓实践,既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学生品行道德的培养,深受广大师生爱戴。讲授课程,他紧紧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各自然地理要素间存在的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依赖性,以及不同地区自然条件、资源对人类经济生产、人们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问题进行分析讲解,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野外地理实习考察中,他善于根据学习需要和研究方向,带学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蒙新沙漠戈壁区典型地段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搜集、记录有关地域资料,以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高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和技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写作论文,从选题、搜集资料,到撰写程序都安排得细致周到,14名硕士生和高校世界地理教师进修班学员均按时提交论文,顺利通过评审组专家的评审和答辩,并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特别是延军平、秦岭、李兰维同学的硕士论文,曾受到我国著名区域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春芬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刘德生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葛以德教授的赏识和高度评价。1989年李兰维同学撰写的《内蒙镶黄旗土地生产承载力研究》论文,被教育部研究生司审定为“研究方向新、应用价值高”的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予以推荐。他指导培养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好,工作成绩突出,在高校多被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堪称“桃李满天下”。

宋德明先生治学态度严谨,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勤于笔耕,著述丰硕。他遵循科研结合教学和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先后撰写和主编大学教材、教学参考书4部,主编陕西地方志丛书2部,撰写中级地理读物2部,参与编写的其他著作7部,共15部,达数百万字之多。结合教学广泛搜集中外资料撰写的《欧洲自然地理》,全书分为总论和区域分论两篇,173千字,内附地图多幅,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系解放后我国首部区域自然地理专著,也是当时大学地理专业重要的教学参考书。我国著名区域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1978年招收世界自然地理硕士研究生指定该书为必读之书。《亚洲中部干旱区自然地理》,全书223千字,1989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高等学校教材出版发行全国。该书从亚洲中部干旱区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要素的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入手,在各要素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干旱地区的自然区划问题,并对各自然地理区作综合分析,提出区域开发战略方向和措施,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是一本很好的大学教科书。他主编的《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全书660千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世界旅游资源概论》,全书316千字,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这两部著作系彼此互补、相辅相成的“姊妹篇”,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高校地理、旅游等专业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其中《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在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18家出版社第10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图书。上述4部区域地理学著作,论述的区域不同,学科内容和资料大不一样,但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完备、内容结构严谨、章法排列有序、深刻揭示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意识浓郁诸方面,则是她们的共同特征。在区域地理学研究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得到国内同行专家一致好评。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文化建设呈现高潮,编纂地方志丛书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宋德明先生积极投入陕西省地方志丛书的编纂工作,并且成绩斐然。他主编的《西安市地理志》,系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九七六—一九八五年》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即编著陕西省十个地(市)十本地理志专著之一。全志707千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该志书公开发行后,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方志学家的普遍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午间半小時”、“科技与社会”3个栏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陕西电台、西安电视台、陕西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均及时向国内外读者推荐该志书;《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4期)、《陕西地方志》(1989年1期)、《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3期)等专业性学术刊物纷纷刊载书评,盛赞该志书内容全面系统,纵横结合,结构完整,资料新颖,客观准确地记述了西安市自然、人文地理和历史、战略地位,对认识、宣传、研究和建设西安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一部特色显明的好志书。该书于1990年获得陕西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1年国家科委审定为国家级科研成果(见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1991年4期)。

宋先生主编的《陕西省志.地理志》,系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托任务,是陕西地方志丛书“省志系列”中的专著之一。全志1307千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该志书严格按照志书体例要求,横排地理门类,以横为主,纵横结合,以类系事,事以类从,设章、节、目三个层次,层层相辖,先后相因,客观准确地记述了全省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地理区的历史和现状,并强调“人地相关论”,突出了地理志书的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了他“主编一支笔”的重要作用。

上述两部志书的编纂资料,多取自国内省内地理、地质、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以及古代有关志书,但也有不少内容系编纂者在工作过程中奔赴陕西各地进行地理考察和长期深入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两志书用语科学、规范,文字简洁、通畅,科学性、资料性、专业性和可读性紧密结合,而且插图精良,彩照精美,表格设置得当,精装印刷,是“秦人善作志,秦地出佳志”的具体体现。

地方志丛书具有独特的“存史”、“资政”、“教育”以及“服务”、“推介”等功能。编纂陕西地方志丛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三秦”的大事情。陕西师大地理系调遣精兵强将,宋德明先生及多位专家教授全力以赴按时完成《陕西省志·地理志》和《西安市地理志》的编纂工作,并取得很大成功,值得庆幸,将永远载入史册。

此外,宋先生还撰写有《简明世界地理》(1980年)、《祖国的宝岛台湾》(1998年),参与《汉中专区地理志》(1966年)、《榆林地区地理志》(1987年)、《西安国土资源》(1989年)、《今古西安》(1986年)等著作的编写。先后在《山地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陕西地方志》等专业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他的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5项,校级奖3项。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学者,坚守岗位,辛勤劳作、与师大人同甘共苦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事迹在《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2期)有过介绍。

宋先生知识渊博,酷爱地理专业,学术造诣深厚;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为人正派,忠厚勤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观豁达,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工作中敬业实干,任劳任怨,持之以恒,为我国的地理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国内同行专家的尊敬和爱戴。他关心国家大事,常看电视,收听新闻广播,平时喜欢阅读游记、地方志丛书,注意健身、散步,与挚友一起郊游等。

(易日煜)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