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正,男,汉族,1930年10月生,山东省陵县人。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廷正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为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分配至西安师范学院生物系任教。1956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与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跟随著名鸟类学家傅桐生教授,原苏联专家、鸟类学家米哈耶夫教授及著名兽类学家库加金教授学习鸟兽分类学与生态学,1958年毕业后到陕西师范学院任教。1960年西安师院和陕西师院合并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在生物系任教。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晋升为教授,1989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为了表彰他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增列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王廷正先生执教47年来,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授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脊椎动物分类学、鸟类学、兽类学及森林鸟兽生物学等多门课程,为国家培养了20余名硕士和博士生,并指导过3位国内访问学者。1987年学校为其成立了鼠类研究室,对开展鼠类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校成立动物研究所之后,他任副所长至1993年。他为鼠类分类、生态及防治研究,跑遍祖国的西北、西南、华中等地区的山山水水,采集了5000余号60余种鼠类标本,使我校鼠类研究室标本约占全国鼠种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在国内高校拥有鼠类标本种数与数量上均居首位。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做出突出贡献。
在科研上曾承担过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撰写有《陕西啮齿动物区系与区划》、《陕西大巴山地鸟兽类区系调查研究(一)、(二)》、《达乌尔黄鼠种群繁殖特征的研究》、《甘肃鼢鼠、中华鼢鼠繁殖特征的研究》、《棕色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金丝猴的解剖——骨骼系统》、《黄土高原甘肃鼢鼠、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棕色田鼠综合防治技术》、《棕色田鼠生长及年龄指标的评价》等60余篇论文,分别刊于《兽类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动物学杂志》、《生态学杂志》等刊物上。在出版著作方面,主编的有《陕西啮齿动物志》、《陕西农田害鼠及防治》、《黄土高原林区鼢鼠综合管理研究》等三部;参编的有《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九卷)》、《农业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秦巴山区经济动植物》、《陕西珍贵经济动物图志》等10余部著作。他所从事的鼠类研究除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外,在农业生产实践上亦产生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廷正先生所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鼢鼠、黄鼠种群生态学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经专家鉴定,其研究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1991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农牧区鼠害治理技术》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参编的《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陕西珍贵经济动物图志》、《农田灭鼠技术推广》分别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二等推广技术奖。这些奖励更加激励着他在科研上不断的进取。
王廷正先生非常关心动物学科的发展,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更是不遗余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科学信念。早年他就一直担任陕西省动物学会秘书长之职,“文革”之后学术团体恢复活动以来,他先后担任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西北五省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顾问组主任、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兽类学报编委及陕西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
2001年8月,王廷正先生退休后仍心系学科发展,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为一些学报评审论文,并继续参加科研项目评审论证等工作,为社会发挥余热。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