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生物学
高淑贞

高淑贞,女,民革党员,山东省郓城县人,1930年10月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中,父亲是运输工人,家有姐妹三个,在旧社会这样的家庭度日是艰难的。自幼见到的都是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和女孩不受重视的环境,所以形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和积极上进的性格。学习一直名列前茅,承担工作踏实肯干,待人热诚,心胸开阔,并乐于助人。195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生物系,1958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植物学研究班。

高淑贞1953年分配到西安师范学院(后改为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教研室任教,至1989年退休。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植物教研室主任。讲授普通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及植物生态地理学等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先后主持编撰了《种子植物彩色教学幻灯片》(1985年中央电教馆发行,获陕西省电化教育优秀幻灯片奖)、《沙生植物》(1987年被陕西省评为电教优秀教材,省高教局颁发三等奖证书)。

1986年至1988年担任硕士生导师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山白树、领春木及水青树的系统研究”,发表论文9篇,其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得到了同行专家好评,认为“使这方面的研究系统化和完整化了”。

1973年以来,一直参与中科院组织的全国硅藻志编写工作,亦系国家重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对西北五省(区)的硅藻调查和区系研究,为《中国藻类志》编写提供了大量标本和宝贵资料,先后发表论文十多篇,《中国淡水藻志》已出版三册,今后将继续出版。

1987年陕西师大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经省高教局批准成立了跨系跨学科的陕西师大环境影响评价室,生物系有关学科的同志均参加了这方面的工作,其中植物方面的评价由高淑贞同志承担,先后完成了《黄河三门峡库区三十年环境回顾评价》、《汉江上游藻类环境评价》、《黄陵矿区铁路专线(秦家川至七里镇)环境影响报告书》、《泾河水库环境评价》等项目,其中黄陵的评价论文(第二完成人)于1990年获陕西省高校优秀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黄河三门峡库区三十年环境回顾评价》获水利部黄河委员会科学一等奖。

高淑贞从事教学工作近四十年,一贯认真备课,严谨治学,循循善诱,她不仅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要做合格的人。所带的本科学生、研究生不少成了单位的骨干和专业带头人,有的还担任了大学校级和系级领导。她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年来利用实物标本进课堂、植物拉丁学进校园的讲练结合,以及运用彩色幻灯片教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经验于1985年在全国“2000年的中国植物学及人才开发讨论会”上进行了重点发言,受到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1979年与陕西省电教研究室协作摄制的两套教学幻灯片,《种子植物分类彩色幻灯片》由中央电教馆发行,1985年获陕西省电化教育优秀幻灯片奖,《沙生植物》获1987年陕西省高等教育局颁发的优秀教材三等奖。1991年荣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多年来除在教学和科研上兢兢业业外,还担任陕西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退休后为名誉理事。曾担任西安花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藻类学会会员。

1989年退休后,被西安乡镇企业大学聘用,担任学生辅导员,她能深入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她带的班级中有数人第二年又考入正规大学,有的考入北师大,有的考入政法学院,还有的考入干部管理学院,不少人都通过了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或本科文凭。前后在乡大工作八年,所带的班级皆被评为优秀班级,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至今不少学生还念念不忘高老师。

由于专业工作的需要,她几乎年年都要到祖国各地去搜集标本和调查,数十年间几乎踏遍了整个中国,学生说老师走的地方真多,她说:“不,还有黑龙江、吉林、西藏、台湾没去呢,如果身体允许,我还要到这几处看看。因为我太爱祖国的山河水草了。”

(高营)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