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生物学
魏 琮

魏琮,男,河北省唐山市人,1923年4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魏琮从1930年2月至1942年4月先后在唐山、济南、北平读小学、中学。在北平读高中期间,目睹日寇的残酷统治和血腥镇压,对抗战的后方非常憧憬。再加上高二时,家庭强迫他和一个不认识的女子结婚,便在春假后和两位同学逃出北平,计划报考军校,抗日救国。到洛阳后,遭到国民党守河(黄河)部队的勒索,非常气愤,改变了投笔从戎的想法,决定继续求学。遂辗转考入位于陕西省武功的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1946年毕业后即留校任助教。1950年提升为讲师。1951年至1953年到北京中国科学院达尔文主义研究班学习,其后回西北农学院继续从事教学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畜牧兽医系家畜繁育教研室主任、系党总支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由于魏琮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教学效果比较好,科研能力较强,1960年经西北农学院院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提升为副教授,后因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停止执行,1963年学院再次提升职务时,由于魏琮当时病情严重,未予再报,失去了职称晋升的机会。1965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曾担任生物系副主任。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

魏琮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期间,主讲遗传学、家畜繁育学、进化论(即达尔文主义)、生物统计学等课程。曾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写了《遗传学》、《家畜繁育学》、《进化论纲要》、《生物统计学》《普通畜牧学》、《达尔文主义》、《进化与遗传》、《遗传学与家畜繁育学》等多种教材,大部分为学院印刷供学生使用,其中《遗传学与家畜繁育学》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建国以后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家畜遗传育种教材,为全国农业院校使用教材。魏琮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讲课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深受同学欢迎。到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工作后,他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因身患心脏病,断续休息,故未承担授课任务,只担任部分实验工作。

魏琮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曾参加过猪的育种、远缘杂交、性别控制、大型机械化养鸡场规划设计等研究工作,后又从事薰衣草的花药培养、有关动物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萨能奶山羊间性遗传问题的研究等。《猪“四割”催肥试验的初步报告》、《薰衣草的花药培养初报》等论文分别在《西北农学院学报》、《陕西师大学报》发表。魏琮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和俄语翻译能力,曾译有《母猪对每窝产仔多少的影响》、《遗传力和重复力》、《动物性状遗传力测定的方法和在选种上的意义》等文章。魏琮曾担任陕西遗传学会理事、省畜牧学会理事、《畜牧兽医》杂志编委等职。

自上世纪60年代始,魏琮一直在与疾病作顽强的抗争中工作。后期,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仍带病坚持教学和科研,特别是带病经常往返于西安、武功之间进行科研协作,使同志们深受感动。魏琮于1985年2月22日因病去世,享年63岁。

(纪望)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