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作民,男,1929年11月生,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人。中共党员,陕西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陕西师大化学系生物无机研究室主任、化学系主任、省化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孙先生1936年至1944年先后在本村小学及抚顺县会元堡高小学读书,1944年至1946年在辽宁抚顺中学读初中,1946年至1949年在沈阳市二中读高中,1950年至1953年8月在东北师大化学系读书,1960年12月至1963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造。
孙先生195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师范学院任教,后在陕西师院、陕西师大任讲师,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3月退休。他长期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富于创新,近50年来为化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等课程,为我国化学事业培育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领导。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后受汉中师院、西安医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北纺织工学院等院校聘请为其本科生或研究生讲授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理论电化学等课程。1982年以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筹建生物无机研究室,1984年开始招收生物无机研究生并深入对生物无机化学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毕业的多名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先后在葡萄牙、比利时、日本和中国国际性生物无机化学、气体分离技术和催化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被选入论文集中。长期以来,他在教学科研上辛勤耕耘,关心学科建设,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版著作六部:专著有《饲用饼粕脱毒原理与工艺》(合著,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年出版)、《微量元素与中医药》(合著,中国医药出版社,1993年出版),译著《基础化学热力学》(陕西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论著《基础化学原理》(陕西师大出版社,1987年出版),主编《结构化学》(陕西师大出版社,1990年出版),编审《现代汉英化学化工词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与他人及研究生合作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刊登在《化学学报》、《生物化学杂志》、《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中的合成与反应性》(美国)、《依俄华科学》(美国)等杂志上。合作获奖及推广科技项目有:“含氮、硫配位原子配合物的合成与抑菌作用”共合成抑菌抗炎药物50余种,从中筛选出糠醛硫代酰腙等高活性药物10余种,发表论文22篇,199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存在状态与生物活性关系”从中筛选出大黄素铜、汉黄芩素钴、瑞香素铜等抑菌抗炎药物数种,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合作获奖);“菜籽饼粕脱毒技术”,1989年获第四届中国发明协会银奖,“菜籽饼粕综合利用技术”被国家科委列入1993年国家级科学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994年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
孙作民教授虽已年近八旬,但思维敏捷,身板硬朗,仍在不断学习,过着充实的退休生活。
(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