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物理学
仲永安

仲永安,男,汉族,1931年5月8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德清县。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47年至1950年在上海师专附中、南洋模范中学学习。其间于1949年5月初上海解放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了解放上海的地下工作。1950年至195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物理系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1953年2月被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同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西安师范学院物理系任教。1958年9月至1959年6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历任西安师院、陕西师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普通物理实验教研室、普通物理教研室、技术物理教研室、近代物理实验教研室主任,电子物理研究室副主任、电子学系副主任,物理系实验室主任等职。1984年被国家教育部聘任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物理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国家教委聘任为首届高等学校物理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曾是中国物理学会会员、电子学会会员、英国皇家物理学会高资会员,《物理实验》杂志编委。曾三次访问英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参加过在美国、英国召开的有关学术会议4次并宣读论文。

仲永安先生到物理系工作后,就承担筹备物理系实验室的任务,不辞劳苦,日夜奔波,在较短的时间使新建的实验室初具规模,保证了全校理科各系物理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1978年再次承担了物理系实验室的恢复与新建,他呕心沥血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理科各系物理实验教学迅速走上正轨。在长期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管理着数以万计的财产,他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以身作则,带出了一支清廉的实验队伍。

仲永安先生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讲授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薄膜物理、表面物理及薄膜实验技术等课程。他治学严谨,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教学中,紧紧抓住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这一环节,效果显著。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早在上世纪的1958年,就带领同事在实验室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设计研制了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并调试成功,该机先后参加了陕西省及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因成绩突出,1960年仲永安先生先后出席了陕西省及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光荣称号。1962年以后,潜心从事真空镀膜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摄像管的研制,主编了以译文为主的《摄像管参考资料》5期,在全国同行中有一定影响,中科院情报处还专函索要。仲永安先生在薄膜制备及表面分析技术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①自行设计制作的表面分析仪器“BC—Ⅰ型球坑仪”,解决了膜厚特别是多层膜各膜厚的直接测量及膜结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②用球坑技术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尤其是制备出0.1微米厚的陶瓷样品,国内外罕见。该项论文在1983年英国召开的“国际电子显微分析技术会议”上发言后,引起众多电镜专家的兴趣,立即有20多位代表索要论文。③开发了太阳能应用薄膜的制备,有关“太阳能硫化铅、碲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在1983年美国举行的冶金涂层国际会议上报告后,引起关注。该论文获西安市科委优秀论文一等奖。④同国外专家合作,首次采用“激光离子质谱分析技术”,找出了玻璃成分及其电离电势间的关系。该论文在1986年英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表面定量分析会议上报告后,被收入到会刊中。他在《物理》、《表面技术》、《太阳能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膜结构及制备分析技术方面的论文20余篇,翻译出版了《玻璃镀膜》一书(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国内镀膜行业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部重要而有价值的参考书。还参与编写了《近代物理实验》一书。仲永安先生长期从事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师生赞誉。

仲永安先生不幸于1996年9月21日逝世,享年65岁。

(佚名)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