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孔,原名陈玉川。男,汉族,生于1927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陈孔1947年9月至1949年3月,在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学习。其间于1948年10月参加党的地下外围组织“进步青年联谊会”(简称“进联”)。1949年3月至9月,先后在河北正定及天津华北大学第一部31班学习和工作。同时由“进联”直接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1949年9月至1950年10月,在北京华北大学集中学习俄语。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厂管理系电力研究生班学习,后曾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师从钟士模教授,学习电工专业课程。
1953年7月至1955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厂管理系任教。讲授电工学课程,自编教材8万余字。1956年1月至1972年7月,先后在西北大学工业经济系、西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任助教、讲师。讲授电工学、工业动力学等课程。自编教材近20万字。其间1958年至1960年,下放到西安工业机械厂装配车间劳动锻炼,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他表现好,被评为厂级标兵、技术革新能手、新城区红旗手。回西北大学后,出席了学校“群英会”,受到表彰。1972年7月调至陕西师大物理系任教,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晋升为教授。主要讲授电工学、实用电工学等课程。他备课认真,讲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好。
陈孔教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主要致力于直线电机的研究。发表有《圆筒形直线感应电动机》、《一种具有新的高效分相法的单相直线感应电动机》等学术论文。他研究的线性管式感应电动机是一种新型直接传动器件,能够直接提供直线运动的动力,省去了传统的由旋转到直线运动的转换环节,因而使传动机构大大简化、提高了效率。这种电机应用于幕帘拖动、门窗开合、闸门启闭和工件传送等,在工农业生产、科研、国防及日用电器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他的线性电机的研究不仅有明显的实用意义和经济价值,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使过去描述旋转电机的数学模型,转变成对直线电机的探讨,引起了同行的关注。他的《45YGX30-2、45YGX30-4型直线管式感应电动机》、《70YGX-2、70YGX30-4型直线管式感应电动机》、《DT-1、DT-2、DT-3电动图板和DM-1、DM-2、DM-3型电动幕帘的研制与应用研究》等三项科研成果被国家科委审定为国家级科技成果。《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研制与应用研究》项目是其科研成果的集成,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6年至1988年,由中国专利局授予他9项专利权。其中:85201318·3《直线电机矿井阻车器》一项专利,已入选《中国现代发明》一书,(台声出版社出版),86204843《永磁直线管式直流电动机》和86210542《直线管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两项专利,均入选《中国专利发明者名录》一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3月,在西安召开的专利工作会议上,陈孔教授被评为陕西省先进专利工作者。陈孔教授1987年离休后,身患偏瘫,在治疗的同时仍坚持科研,他研制的《稀土永磁直线单相管式同步电动机》,在医疗、选矿、高层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陈先生不幸于1994年8月4日辞世,享年67岁。
(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