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明,男,汉族,1932年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物理系,同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师范学院物理系任助教。1959年考取留苏研究生,1960年初至1961年底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和做出国准备。196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任西安光机所第五研究室主任。1964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80年8月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批准晋升为副研究员,1981年12月中国科学院批准为西安光机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1982年调入陕西省物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代管),1992年8月退休。
高子明同志一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工作。1958年至1959年在西安师范学院物理系任教并研究光致发光和场致发光,取得一定成绩。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工作20年期间,领导和组建了高速摄影变象管研究室(第五研究室),领导研制了ME1201,301等几种高速摄影变象管,为我国核试验承担瞬时光学测试任务。
1962年至1964年,为保障我国第一次核试验,参加了“单片克尔盒高速摄影机”克尔盒的研究工作。克尔盒的工作物质是硝基苯,连桂圃同志当时任硝基苯提纯研究组组长。该相机在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中取得良好的测试结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1964年开始筹建高速摄影变象管研究室,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建设。1968年,为我国第一次地下氢弹试验设计了“长磁聚焦电扫描象增强器”,并和第五研究室的同志、工厂的工人同志共同完成研制。该象增强器是扫描相机的关键部分,也是研制相机的难点所在。高子明同志被委托单位二机部九院指定为象增强器的设计人。高子明同志从原理设计上证明,磁聚焦象增强器不但可以实现电扫描成象,而且可以提供好的象质,否定了当时国外关于“磁聚焦象增强器排除使用电偏转,而仅由随时间变化的磁场进行偏转”的说法。该象增强器在原理设计上是一种创新,在结构设计上也科学合理,从而保证了象增强器的象质。象增强器和相机取得了令任务委托单位满意的照相结果。在测试验收之后,任务委托单位致函西安光机所,祝贺此顶研究获得成功。该象增强器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个高速摄影象增强器。该象增强器与五机部204研究所合作进行了“激光干涉变象管显示的测爆压技术”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状。有关该象增强器的设计论文《一种用于高速摄影的象增强管》发表在“全国高速摄影会议论文集”上(科学出版社)。
1978年10月,在21基地开会和参观期间,根据国防科研的需要,为核装置的爆炸和激光核聚变,预研和构思了一种微微秒高速分幅象增强器,其后在磁聚焦变象管上进行了原理分析和设计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新设计的象增强器上,只需加一对同步对称的线性扫描电压和一个适当的偏压分幅器即可实现微微秒分幅照相,而常规的分幅照相是通过加一个阶梯分幅电压和一列电快门脉冲电压的办法来实现的,这对于微微秒短曝光时间分幅是无法实现的。这种新的设计,为微微秒分幅象增强器的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几位研究生对这种新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制研究。
鉴于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1979年12月,高子明同志被评定享受中国科学院科研津贴。
1982年开始,高子明、连桂圃同志针对维生素D3生产中的低得率问题,在陕西省物理研究所开展了激光合成维生素D3的研究工作。此项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提高维生素D3生产得率的新途径。在研究工作中,利用了激光的单色性、高强度、波长可调等特点,实现了分子剪裁,促成了定向光化学反应。在激光的两步光化学反应中,第一步,选择较短的适当波长的紫外光,使光化学反应形成尽可能多的目的产物和尽可能少的附产物;第二步,选择较长的适当波长的紫外光,使第二步光化学反应将第一步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附产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目的产物。通过两步光化学反应,或交替光化学反应,使不可控制的光化学反应变成可控制的光化学反应,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前维生素D3的光化学反应得率,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定向合成。从工业化生产需要考虑,他们探索了将激光合成维生素D3的研究成果转移到工业化生产的途径,在原料合成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使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扩展。1988年元月,陕西省科委主持了这一科技成果省级鉴定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为国内首创,《陕西日报》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同年,陕西省科委立项,将这一研究成果继续进行中试放大研究。激光合成维生素D3研究成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于1993年11月7日,授予陕西省物理研究所发明专利权,给连桂圃、高子明颁发了发明专利证书。
国防科研项目是国家下达的急需的高科技科研项目,是必须按时间、按照所要求的质量指标完成的。高子明同志认为,他能够参与国防科研项目,是国家发展国防事业的需要,也为他提供了为国家做工作的机遇,他能做一点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工作,是党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上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参加研制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人同志们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是园满完成任务的首要条件。
(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