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历史学
何清谷

何清谷,男,汉族。1930年12月生于西安市长安区北留村。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其家世代务农,父亲是一位很能吃苦的农民,一心供他上学读书,想使他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终因家庭经济因难,他只读了两年初中就失学了。1947年在家务农,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农民非常困苦,他受不了,17岁经人介绍到附近的小北村教保学。1949年被长安县少陵乡第三中心小学聘为美术教师,月薪是174斤小麦,但解放军把国民党已打得乱套了,他干了5个月没有领到一粒粮的工资。幸好5月西安解放,大家拍手称快。

1949年7月,他经长安县教育科审核批准参加了长安小学教师座谈会,学政治、吃供给制,算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学习期满后仍分到少陵三小,以革命教师的身份,帮助新派的校长接收学校。当时感到党恩重如山,自己尝到翻身解放的愉悦,工作非常努力,1950年提升为该校教育主任,1951年调任庞留小学教育主任,1952年2月提升为大兆小学校长,当时他只有21岁,有人把他叫儿童校长。1952年10月至1955年8月调任引镇小学副校长。引镇小学是县上的重点小学,校长由学区督学兼任,副校长负责学校实际工作。那时他感到组织上对自己提拔太快,有压力,因而工作总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寒暑假、星期天很少休息。他自知自己学历低,知识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文史政等课程。1955年9月,他由长安选优报考高校,被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录取,经过4年的苦读,以学业成绩优秀毕业留校任助教。1959年9月至1995年8月,先后在西安师院、陕西师大任教。1982年7月任讲师,1987年8月任副教授,1995年8月任教授。曾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秘书、周秦史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专业学科评审组成员。

他从1962年至“文化大革命”前一直教中国历史文选,改革开放以后给历史系本科生讲选修课战国史、秦史专题及中国书法绘画,给系上办的研究班讲战国秦史研究。与杨育坤、赵世超合作招了四届硕士研究生,共10名,其中7名后来都考上博士生,3名已升为教授。

何清谷教授治学勤奋,著述颇丰。独立完成并出版的著作6部:《秦始皇评传》(1976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有错误观点。《毛主席著作中的成语历史故事》(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史实准确,雅俗共赏见长。《怀素草书的研究与欣赏》(1993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书法史上对怀素研究的空白,纠正了许多谬说。《三辅黄图校注》(1995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由于畅销接着又印刷一次,2000年1月又重排精印了第二版,这部书是研究秦咸阳、汉长安的最重要文献,历代多有印本,但讹误甚多,中华书局重点部主任看到,要求校注者在此基础上补充近10年出土的新资料,改名《三辅黄图校释》(2006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秦史探索》收入了他研究秦史的40多篇论文(2004年由台湾蓝台出版社出版)。后三部书都是繁体字,在港、台及国外发行很广,颇获好评。他参编著作5部:《中国古代史》由朱绍侯主编,他执笔战国部分,教育部定为全国高校历史本科教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印刷10次以上。《中国古代史新编》是给学校公共课编的教材,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赵文润主编,他执笔战国和秦朝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李学勤、王玉哲主编,他任编委,执笔兵刑五百条。《中国传统文化》,高教出版社出版,张岂之主编,他执笔“艺术精品——中国书法绘画”。《陕情要览》,郭琦主编,他执笔介绍陕西主要历史人物141人。史学论文曾在《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国钱币》、《学术月刊》、《考古与文物》、《人文杂志》、《陕西师大学报》、台湾《历史》、美国《唐学报》等刊发表70多篇,其中1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受到上级的奖励。所撰《三辅黄图校注》初出版就受到学术界的佳评,省古籍整理办公室评价:“堪称为收集整理秦汉三辅地区宫苑最详尽的一部著作,反映了秦汉都城研究的新成果。”1997年获陕西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辅黄图校释》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会200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所著《怀素草书的研究与欣赏》出版后颇受书法史研究者的关注,《西安晚报》以“怀素研究的新收获”为题发表了长篇书评。《书法报》介绍:该书“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较全面的研究怀素及其草书的一部专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美国人发现了这部书,把其中的“怀素草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摘登在他们办的《唐学报》第二期。1994年在全国第二届图书展销会上该书获优秀图书奖。《论战国商业的发展》一文,对春秋战国之际私营商业兴起的道路,私商的种类,市场、商业利润、劳动力的性质,对农业生产、城市形成、国家统一的促进作用,以新的视觉作了全新论述,受到史学界的广泛赞扬,获陕西省社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秦始皇长城北段的考察》,这是秦汉史学会组织的秦长城考察队,在内蒙古阴山岭上踏勘近一月获得的资料,由他执笔写成的考察报告,1985年底刊于《人文杂志》,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秦始皇时在阴山上所筑长城的遗迹,获西安市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秦币探索》对秦半两钱从秦惠文王初铸,秦始皇时鼎盛,秦二世时衰落,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获陕西省社科三等奖。

他的学术水平受到省内外的重视,曾被选为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学会理事、陕西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秦俑学研究会副会长、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黄帝研究会理事。被聘为陕西文物界、陕西地方志高级职称评委、秦文化论丛顾问、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顾问等。从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何清谷的兴趣爱好就是书法。他自幼酷爱书法,青年时得外祖父书画家董黼丞的指教,后在大学教学和研究古史50余年,亦未中断书法学习。但那时怕影响本职工作,不参加校外的书法活动。1995年退休后,给陕西老年大学书法研究班讲授过怀素草书研究。开始以主要精力研习书法,他坚持继承创新的道路,遍师百家,自成一格,艺术风格浑厚、雄峻、雅逸,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孙建民评价他的书法作品“个性显明,神采飞扬,用笔简洁流畅,章法考究规范,刻画细致真切,意蕴深远隽永。无论是谋篇造势还是笔墨运作,都显示出娴熟的艺术功力,创造性地实现了艺术境界与表现手法,自由王国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无一不是激情与灵感的自然流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擅长行草书,其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百余次,在北京、山东、香港、台湾及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参展中,获特别金奖、金奖、精品工程奖15次,一等奖4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优秀奖、感谢奖不计。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华杰出艺术家”、“中国书画艺术家百佳”、“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作品入编60余部大型书画集。1994年《怀素草书的研究与欣赏》获奖后,日本一书法组织邀请赴大阪参展并作书法讲演。2005年中国书画研究院监制出版《何清谷书法作品集》。被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委会评为“2005年中国书画年度人物”,并授予“2005中国书画名家”称号,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书法师、国际羲之书画院(香港)名誉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签约书法家、新日本书道教育联盟(日本)顾问。

(老骥)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