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历史学
黄永年

黄永年,男,江苏江阴人,1925年10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原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名历史学家和古文献学家。

黄先生1944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常州分校,同年考入中央大学南京部历史系,1946年重新考入复旦大学史地系(后改历史系),1950年毕业。同年至上海交通大学任助教,1956年任讲师,后随交大迁校来到西安。1957年被错误地划成右派。1962年被安排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工作。1978年9月调入陕西师范大学,1979年右派问题正式平反改正,恢复讲师职称。1981年晋升副教授,1982年任教授。先后在学校图书馆、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1983年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任所长。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2001年退休。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等。

黄先生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其深厚的文献功力,当世学界罕有其匹。他几十年潜心精研,著作等身,在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古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北朝隋唐史及唐代文学、古典诗词小说的著名研究专家,更在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古籍整理等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古文献学学科的一代宗师。

黄先生先后师从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童书业先生,受业名门,学有渊源。他早在大学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就引起学界关注,受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嘉许。近六十年的生涯里,他笔耕不辍,即使在错划右派期间,仍未放弃学术追求,其间撰写有关唐代经济和碑刻书法的文章,直到“文革”以后才陆续发表。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主要从事唐史研究,兼及古典诗词和小说。90年代中后期又上溯北齐、北周和杨隋,探讨这一时期的史事。黄先生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指导学术研究,抵制所谓“古为今用”之类的庸俗方法,并注重解决历史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诸多研究成果以史料扎实、考证细密、见解精卓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瞩目和推崇,他的学术论文多收在已结集出版的《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等著作中。尤其是凝聚他数十年心血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力作《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以历史上北朝至中晚唐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事件和制度为重点,进行了系统考察,他以敏锐的历史洞察能力,全面深厚的文献功底,缜密娴熟的考据方法,不仅厘清了诸多千古疑案,大大扩展了对这一时期某些重大问题的深入认识,填补了北朝及隋唐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提出若干独具创见的新观点,代表着这一时期政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风范。

黄先生参与了古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建设,撰写了《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古文献学四讲》、《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和《唐史史料学》等多部著作,享有很高声誉,被国内多所著名大学选作教材,为文献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先生还积极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的实践,精心标点校勘《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多种古代典籍,均以质量精良而被视作权威性的版本。

黄先生对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尽力,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二十四史全译》中的《旧唐书全译》与《新唐书全译》;并为《祖国丛书》撰写《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还承担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内《旧唐书》等六种选译,成为该类读物具有典范性的佳作。

黄先生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的创建人,自1979年起先后招收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得其亲传的及门弟子已近百人。专业建立之始,研究生各门课程均由他亲自开设,他先后讲授过史学概论、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唐史史料学、唐史专题研究、文史专题研究、旧唐书研究、韩愈文研究、吴伟业诗研究、太平广记研究、文史工具书等十余门课程,教材也都由他亲自撰写。他授课内容丰富,贯通古今,挥洒纵横,深入浅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所培养的学生,多人已成为学界翘楚、国家栋梁,他所传授的各门学问业已后继有人,他所倡导的谨严治学的优良传统和朴实学风,必将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黄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他在担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时时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爱校如家,关心陕西师范大学各项事业尤其是文史学科的发展,为学校工作积极出谋献策,贡献自己的才智。

黄先生一生襟怀坦荡,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虽身历坎坷而志向弥坚。先生平生所奉,正如他自己所说:“科研是要多出成果为学术大厦添砖加瓦,为自己的国家争光彩;教学是培养青年使后继有人,且能超越前人。至于其它得失荣辱,就都是身外之物了。”信哉斯言!他将全部心血皆投身于学术研究而耕耘不止,他将毕生精力都倾注于化育英才而诲人不倦。

2007年1月16日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2岁。

呜呼!神光泯殁兮泰山颓,哲人云亡兮梁木摧,泰山梁木兮曷其悲!然先生之教泽,必将长裕而无绝;先生之事业,必将长青而不朽;先生之精神,必将长存而永生。

(根据《陕西师大报》387期《黄永年先生生平》整理)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