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教育学
李养林

李养林,男,陕西省合阳县人,生于1926年5月。195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同年留校工作,任政治教研室、教育系助教;1956年晋升为心理学讲师。1962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去延安大学任教。“文革”期间,受到“审查批判”,并被革除公职,遣送回原籍“改造”,1974年恢复工作。1978年调回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工作。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晋升为教授。

返回陕西师范大学工作后,李养林教授任我国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家刘泽如教授的助手,协同刘泽如教授从事改造现代心理学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著述和教学工作。1985年,由李养林教授主要负责、编选和整理出版了刘泽如心理学文选《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书,计35万字。同时,他又在《心理学报》和《陕西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多篇。1981年他在《心理学报》上发表的《关于心理、意识的物质本体的基本规律问题》一文,着重探讨了产生心理意识的物质本体(大脑)的活动规律问题。他极力主张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总体出发,去研究大脑的活动规律。他认为,人脑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人脑的活动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所决定的,同时,人的主观活动又会作用于客观现实,并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变化,绝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后,他又在《陕西师大学报》上,相继发表了《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探索》(1983年第2期)、《为创建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奋斗》(1985年第4期),在这两篇文章中,他系统阐述了刘泽如教授的心理学思想及其理论贡献。他在《心理学该不该研究人的社会意识》(1986年第2期)一文中强调指出,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社会意识。在《产生心理、意识的大脑神经活动是千篇一律和万古不变的吗?》(1991年第1期)一文中,他尖锐地批评了认为产生心理、意识的大脑神经活动是万古不变的观点,主张不同的心理意识是由不同的神经活动所产生的。《关于心理意识的“源泉和内容”问题之我见》(1994年第3期)一文认为,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意识的源泉而不是心理意识的内容,心理意识的内容是已经反映到大脑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这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他的这些论文,对我国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李养林教授坚持刘泽如教授的心理学思想。他始终认为,在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中,必须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批判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他治学态度严谨,长于逻辑思维,对每个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命题和论点,都要进行认真地琢磨和反复地推敲,一丝不苟,直到他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他喜欢独立思考,很少人云亦云。在遇到理论上的争论问题时,他勇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所探讨的问题,基本上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哲学层面上的问题。因此,他的论文不仅涉及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所以,在国内外学术界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所发表的论文,全部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的《心理学》月刊所收录,并刊登在首篇或显著的位置上,有的论点被《文摘报》等摘编。

李养林教授在勤勉著述的同时,还担任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普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研究生讲授“刘泽如心理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等课程。他在教学过程中,热爱学生,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长之风,深受学生的尊重和欢迎。

李养林教授是一位有着明显个性的知识分子。

他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跨越了某些“莫谈天下事”的旧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与学生和同事们论谈时政,拥戴正气,评说社会弊端。向学生讲述实事求是,讲真话,讲民主,讲文明的重要性,他说:“讲真话,中国才有希望”。

他为了坚持真理,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文革”中,他受到不公正审查,造反派硬要他承认曾参加过“西北学会”组织,理由是他的几个同学曾参加了这个组织。他说,参加了应该承认,没参加坚决不能承认。由此,他成为单位当时“最顽固不化的死硬派”,并被遣送回乡。

他在极端困难的时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趋势,总是抱有希望。在回乡的四年中,他的精神和身体受到很大的摧残。身边人都认为没有复职的希望,但他仍然很精心地保存着他心爱的书籍和手稿,并对澄清他的问题,怀有信心。他对家人和子女说,社会总会向前发展,真理会战胜邪恶。四年后,他的预见实现。

他能够宽恕别人。当遣送回乡时,由一名造反派陪送,当卡车送到离家15里的公社所在地时,造反派要卸车,被公社干部严厉拒绝。当车走到离家门口约400米之距的大队门口,被强行卸车,家人只好将物品一件一件往回抬,场面悲凉。后来,在他复职后,清算“四人邦”及“文革”坏人坏事时,他未揭发此事,并说,他(指这位造反派)“也是中毒者,也是受害者”。

他对生命有着独到的看法。当他年逾花甲,身患多种疾病仍坚持工作时,同事好友和家人时常劝说其放弃工作,以求养生长寿。他说,那样活着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他一边同疾病做顽强斗争,一边仍继续坚持他的研究活动和写作,直到1995年11月22日病故为止。

(李守义)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