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明,男,汉族,1930年12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洛南县。中国共产党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1年11月至1955年2月在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和西安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1955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9月至1958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学习,1959年至1995年先后在西安师范,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政治教育系和教育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教育系副主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84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被加拿大中华学院聘请为兼职教授。1995年退休。
杨永明教授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长达4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进行心理调查和社会实践,倡导并力行心理学源自生活,又必须为生活实践服务的思想,坚持学以致用,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及时解决青年学生和各类来访者的心理困惑与障碍;坚持既教书又育人,认为德识兼备方为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永明教授在1978年负责教育系恢复筹建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引进教学人才,培训师资力量,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规划,组织科研攻关,健全管理制度,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的尽快恢复和大跨步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杨永明教授思想敏锐,专业理论扎实雄厚,学术造诣独到新颖,是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主要带头人之一。在他主要从事的理论心理学、人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和人事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成果突出,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并应邀到全国十几个省市讲学。特别是在人生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方面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深受同行、学者的好评,颇受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业经理喜爱。他编著的国内第一本《人事心理学》、《信访心理学》出版后,《光明日报》、《陕西日报》、《湖南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编著和主编的《青年心理学概论》、《人格心理学》、《人生十大论纲》、《人生十大心理矛盾》、《人生十大心理规律》、《人事心理学》、《信访心理学》等16部著作和教材,发表的《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根本特点》、《商鞅韩非心理学思想初探》、《人生心理矛盾论纲》、《中国儿童、教育心理学三十年》等50多篇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对我国心理学、特别是对西北地区和陕西省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学思想和价值的挖掘,《应当重视中国古代心理学遗产的研究》一文,被公认为是心理学在这一领域的发轫之作。关于韩非、商鞅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对老庄、易经心理思想的探讨,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1989年日本心理学会邀请前往做庄子心理学思想的报告,1992年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邀请参加国际心理学研讨会,充分说明了国际心理界对他这一心理学思想的肯定。他在省电视台主讲的“家教与青少年成长”,深受广大家长和青少年的欢迎。他在省残联承担的课题和讲座,对残联工作及做好残疾人事业有重要的价值。
杨永明教授由于突出的科研成果和颇高的社会知名度,1987至1989年连续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2002年荣获陕西省心理学会“终身奉献奖”。他曾多届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被收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当代中国专家学者传略》等书,是陕西省心理学界德高望重、对心理学事业有深切之爱的知名学者。
杨永明教授工作上要求严格,治学严谨,讲课思路清晰,资料详实,信息量大,哲理性强,语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他生活中淡泊名利,荣辱不惊,豁达大度,宽厚待人,热爱集体,顾全大局,关心社会,善待人生,在广大师生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不幸于2005年2月25日逝世,享年75岁。
(冀引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