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培桂,男,汉族,1926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1947年夏,考入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系学习。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6月,经中共西大党组织介绍,殷培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宣传部,在新华社记者雪凡同志带领下做随军记者。同去的有伍振海(教育系)、冯放(俄文组)等五位同学。当时,解放战争胜利前进,势如破竹。10月,驻军凤翔县休整。他因患膝关节炎病,难以继续长途行军,部队领导派人送他返回西北大学继续学习。同年12月,殷培桂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任西大团总支通讯小组组长,负责编辑团总支的刊物《生活》报。1951年7月,殷培桂毕业于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留校任教育系助教,师从刘泽如教授学习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并担任教育系一年级班主任和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1953年秋,学校派殷培桂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进修班学习(苏联心理学家来华的讲学),至1955年夏结业。回校后继续担任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1956年7月,他被提升为讲师。
1957年春,中共中央开展党的整风运动,号召群众批评某些干部所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发动群众打消顾虑,帮助党整风。殷培桂提不出意见,他草拟了一张大字报底稿,意在帮助党发动群众,由助教韩再宁、苟廷和二人抄写张贴出去后,有20多人,包括教育系党支部书记王九恭等在上签名,表示赞同。后来,反右斗争时,这张大字报被说成是“煽动右派向党进攻”,进行批判。1958年,殷培桂被定为“资产阶级右派”,降职降薪。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予以“纠正”。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多次被下放农村或师大农场劳动锻炼,在校内的工作岗位也多次调动。1978年春,他才由基建办公室被调到教育科学研究所,做刘泽如教授的助手,代为整理科研论文,代为出席学术会议和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学工作。1982年12月,殷培桂被提升为副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校学位委员会委员。
从1982年至1988年退休前的这段时间里,殷培桂在《心理学探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主客观矛盾法则是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动力定型是社会意识的生理基础》、《刘泽如心理学思想科学成就述略——纪念刘泽如教授百年诞辰》等。还著有《怎样认识反射活动——评谢·列·鲁宾斯坦的“决定论”》、《论心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为指南——评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与心理学的改造问题》、《论传统心理学的传统》、《论心理学的系统观点》等十余篇论文。殷培桂198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退休招收了5届,共10人。
1985年7月,殷培桂应贵州师范大学邀请,任该校教育系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专业的兼职教授,于1985—1986学年第二学期为该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心理学”。
1987年,为帮助研究生阅读英文版的心理学文献资料,殷培桂编著《英汉心理学词汇》(《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收词约20000余条,是迄今同类书收词最多的一种。1988年,他翻译美国《Psychological Review》1978,vol、85,刊载的G·G·Anthony L·R·David的文章《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发展(1958——1978)》。(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动态》1988年,第三期发表。)
殷培桂退休后,著《反映论心理学纲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被收入“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文库”),具体叙述科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社会实践意义,深入批判传统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的错误。他深感传统心理学的错误根深蒂固。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道,刘泽如的科学心理学思想,现今,在心理学界“作为一个学派,可以说还是很孤立的。”他引用现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话说“一种新的科学真理并不是靠使他的反对者信服,并且使他们同情而胜利的,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反对者终于死了,而且成长的新的一代是熟悉他的。”这就不是三几代人的努力所能达到的了。
殷培桂现年81岁,耳聪目明,尚属健康。他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的理论,继续从事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的研究。他一生为人耿介,在某些人看来,他老了仍是“书呆子”一个,但他自己却认为是:“追求真理做学人,无怨无悔到如今,有幸认识马克思,壮志不已度余生。”
(周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