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栋,男,汉族,1930年9月生,陕西省蒲城县人。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研究生班。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梁亚栋老师出身农家,上学较晚。1946年16岁小学毕业,考入富平县美原中学后转入蒲城县县中上学(初中)。1948年因解放战争,学校停课,在家务农。1949年2月,受本村学校聘请,在六井小学教书。1949年9月,辞去小教职务,考入尧山中学继续读书(高中)。1951年10月,高中尚未毕业被提前一年保送上大学,在西安师范学院(原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读本科。1954年3月,大学尚未毕业,经组织推荐,到西北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在西北大学研究班,时间虽仅有一年,但却为后来从事政治理论教学打下了初步基础。1955年5月西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改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任教,直到1995年退休。
在工作期间,梁老师曾两次外出进修。1958年5月至1958年8月,在中共中央第二中级党校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课。1959年9月至1962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读研究生,主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在人大三年中,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阅读了大量的马列经典著作,特别对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代表作进行了精读和钻研。这就为他一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1962年人大毕业后,仍回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任教。1963年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8年任教授,并长期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系党总支委员等职,1991年还被西安联大师范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40余年来,他一直在高校政治理论教学第一线工作。曾讲授过马列主义基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列著作选读、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门课程。由于他理论功底扎实,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吸收本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加之教学经验丰富,讲授得法,教学效果好,颇受学生欢迎。
1986年起,开始招收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工作中,梁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主导思想,既着眼于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要求学生深入精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方面的经典原著,打好基本功,又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国家有用之才。他先后招收过8届研究生,不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高等学校和理论战线上的骨干,硕果累累,事业有成。他负责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学位点在1991年国务院学位办检查评估中,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和赞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梁老师刻苦钻研业务,潜心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编和参与主编的专著和教材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简明科学社会主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社会改革论》(陕西教育人民出版社,1992)、《新编政治学》(陕西师大出版社,1991)、《政治学通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副主编)等。其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获陕西省人民政府1989-1992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被教育部推荐为高等学校政治理论教学用书,曾多次印刷,印数约15万册,1991年9月10日《湖南日报》发表简评,认为该书是“一部颇有力度的共运史教材”。
统稿与参编的书有:《马列原著介绍》(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通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重点问题论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下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等。其中《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一书,获1995年全国优秀图书教育奖。另外合作撰写了《马克思民主理论初探》(光明日报,1983年3月14日)、《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民主理论的伟大奠基者》(《国际共运史论文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人民出版社,1983)等论文。
梁老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领域中颇有影响,曾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常务理事、顾问,陕西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顾问等职。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40多年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严谨治学,从严治教。他能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模范执行校纪校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同志,助人为乐,师德高尚,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86年荣获了中共陕西师大党委和中共陕西省委科教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受到表彰。
(梁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