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学校领导
王静之

王静之,男,汉族,1916年出生,河南省孟州市人。

王静之幼年时期,生活在农村,上私塾,接受封建教育。1927年考入孟县湨西小学,接受现代教育,知道了孙中山,也懵懂知道了三民主义。1929年考入沁阳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抵制日货及抗日宣传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932年考入开封高级中学,受进步教师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说竞赛会及纪念周演说中和校刊上发表的文章《孔子的生平及其主要学说》与《辩证史略史及其重要规律》中,反对国民党倡导的尊孔读经及新生活运动。1935年考入河南大学经济系,参加“一二九”运动时的开封学生卧轨请愿,反对国民党在高中以上学生中进行集中军训,这时接受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反对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政策。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参加河南大学组织的怒吼歌咏团及开封学生农村服务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同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河南省委派到河南南召县作党的工作。

根据当时抗战形势,党组织拟于豫西南沦陷后,将伏牛山一带,建设成为一个抗日根椐地,为此从平津、开封学生中选派一些党员到南召去。1938年中共南召县委成立时王静之任宣传部长,并在从开封迁入南召的现代中学中任教务主任,实际上这个中学已成为我党办的青训班。当时设的课程有哲学、经济学,统一战线、群众工作、游击战术等。从延安来的党员干部也在校内工作。1939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竹沟事件,进攻河南省委驻地,南召形势也开始恶化。为了保护干部,组织上将部分党员护送到延安或解放区。1940年被调到新四军六支队后,历任宣传股长、宣传科长、旅部秘书等职。1941年皖南事变后,参加反顽斗争,转战淮北地区津浦路两侧,在部队中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生活作风方面得到了锻炼。1942年参加了新四军四师的整风集训队,受到改造世界观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开始从组织上入党到思想上入党的转变。

1944年日寇为配合太平洋战争,打通平汉铁路,大举向豫西南进攻,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淮北解放区八分区后,调入十一旅随营学校,任大队政委、支队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初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成立,调任旅政治部组织科长,多次参加战勤工作。后调入军区干部学校任大队政委时又带队参加了鹿邑县的土地改革。1949渡江作战前,调入二野十八军政治部任宣传部副部长,渡江战役后参加马金岭战斗及湘赣战役、衡宝战役。1949年底转业到川南自贡市工作,任市委宣传部长,参加清匪反霸,接管城市工作。1950年初,十八军接受进军西藏任务,又调回军政治部任秘书处长,1951年进入拉萨。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任军区政治部秘书处长、宣传部长。在党委领导下,具体组织了部队执行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和长期建藏、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及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和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等工作。

1956年西藏工委经中央批准在陕西筹办西藏公学(1965年改为西藏民族学院),调任公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书记。在西藏工委、陕西省委领导下,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贯彻党的教育学针,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为西藏培养了一批干部,这些少数民族干部在西藏各条战线上都是一支骨干力量。

1970年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院并交陕西省管理时,经省革委会政工组调入陕西师范大学任校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不久,民院恢复,又调回民院。1971年底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室主任。1979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4年离休,移住西藏西安干休所。

(根据王静之同志传略整理)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