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先,别名秀亭,1909年7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陈留县角楼乡虫王庙村。长期在高校从事植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从6岁起,李承先在家乡陈留县的私塾里接受封建文化教育,13年的私塾教育,先生接触了大量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钻进了古纸堆中,幻想超然物外,当一名山野隐士,不愿再继续读书。父亲为光宗耀祖,也为了儿子的前途,逼迫他继续上学。从1928年起,先生先后在县立高小及开封、安阳等地读中学,1934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学习。在北京学习期间,“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先生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示威游行,并多次参加过街头的抗日宣传。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国立北平大学迁往西安,与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先生的第四学年在西安临时大学农学院继续学业(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毕业后,任西北农学院实习生、中英庚款研究助理兼农学院技士、助教等,做农作物抗病育种方面的研究。从1940年10月起,先后在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师范学院、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继续从事植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41年春,先生在西北农专加入国民党,系一般成员。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国统区特别是国统区高校爱国学生运动的高涨,先生看到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1947年国民党实行总登记时,他没有进行登记,烧掉了国民党党证,毅然脱离了国民党。
解放初,先生在兰州大学任教期间,曾应聘负责兰州市建设局新都市计划中的河滨风緻路的设计工作。这一时期,随着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不断深入,先生深感自己的思想赶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多次向组织表示,愿意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政治深造,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1952年10月,先生争取到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的机会,在近10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先后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了党在这一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反思,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先生主要讲授课程和研究方向为植物学。先后讲授过《普通植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分类学》《真菌学》等十多门课程。自编了《树病学》《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等多部讲义。
先生在植物学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先生在农作物抗病育种研究方面,有《大麦品种对于条斑病抵抗性之研究》《小麦品种对于黄锈病抵抗性之研究》《玉米品种对于黑包(穗)病抵抗性之研究》等8篇系列论文公开发表。“文革”结束后,先生迎来了学术研究的春天。他在一篇自我总结中写道:“自从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拨转航向,走向中兴。人人振奋搞四化,我也不例外,要为人民立新功。”授课之余,他在花卉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撰写了《花儿美的科学论证》《植物进化的辩证法》《略谈< 诗经>中的观赏植物——花卉与文学》等二十多篇文章,并每学期为全校师生作一到两次学术报告。1983年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积极分子。
李承先先生于1986年10月退休,1992年2月24日不幸病故,享年83岁。
(纪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