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生物学
谢兆玺

谢兆玺,男,河南开封南关西后街人,生于1923年5月。1942年从河南开封高中德文班毕业,考入河南大学生物系学习。因日寇侵略形势动乱,学校搬迁而休学。1943年在河南华园中学任教半年,1944年又恢复学习。1947年毕业后在河南郑州明新中学任高、初中生物教师,1949年调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51年学校派其外出进修学习,首先在北京农业大学进化论高级研究班学习达尔文主义,后又在北京中科院遗传与选种实验馆米丘林学说高级研究班学习。两个研究班都是苏联专家亲自授课,先生受益匪浅。学习两年后回校,先生主要讲授达尔文主义。在东北师范大学晋升为讲师。1956年陕西师范学院成立,先生于同年8月调入陕西师范学院生物系任教,主要讲授“达尔文主义”“选种和农业气象”“遗传学”(米丘林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三门课程。并为青年教师做过多次观摩示范教学,总结了数篇教材教法方面的教学经验。“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先生顶着强大的政治压力,重建遗传学实验室,亲自编写实验指导讲义,为学生开设实验课。1975年后主要讲授小麦、玉米选种和良种繁育及“遗传学”“进化论”等课程,同时给政教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班讲授“自然辩证法”专题,给成人教育学院、历史系、教育系讲授《自然科学概论》(生物学部分),给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本科84级、85级学生讲授“进化论”,给石油专科学校生物师范班讲授“遗传学”“进化论”等课程。谢先生备课认真细致,讲授重点难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深受学生欢迎。

谢先生早在1946年就在河南大学校刊上发表过《血型的遗传现象》及《人工选择的遗传学》等论文、译文。1955年在《吉林日报》上发表过《米丘林学说在我国的发展》一文。195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先生撰写的科普知识读物《动物进化》一书。1961年,在“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学校的学术空气日益活跃,谢先生为全校师生先后作了三场有关米丘林,摩尔根两派在遗传学上的分歧的报告,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谢先生对“达尔文主义”和“遗传育种学”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际经验,特别对物种和物种形成有过深入的研究,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1963年12月,学校为了活跃学术气氛,促进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先生是26位委员之一。20世纪70年代,先生的陕西省驯化饲养蓖麻蚕的研究,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谢先生于1979年至1983年,用长达五年时间,专题研究金鱼的遗传选种和良种繁育。和兴庆宫公园、杭州动物园合作研究全国现有金鱼的品种和类别,撰写了6万字的题为《中国金鱼品种分类的研究报告》的申请鉴定报告,报告中收集各地金鱼品种变异330个。同时还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金鱼自1163年至1982年之间的演变史。报告用进化论的观点,对金鱼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绘制出了金鱼品种进化示意图,为其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了科学的分类系统。在国家城市建设部等单位组织的全国金鱼专家鉴定会上获得好评,并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鉴定结论指出:“《中国金鱼品种分类的研究报告》是在进化系统的基础上用三级分类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金鱼新分类法,对调查中取得的330个金鱼品种变异,归属为11类型,68个品种,经过这一分类研究,不仅清理了现有金鱼分类的混乱现象,而且也反映了金鱼系脉的形成和重组金鱼出现的根源。这样系统地进行分类,为金鱼分类研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达到了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中的较高学术水平,这样内容丰富的分类专著,在国内外也是少有的”。1984年先生有关金鱼研究的成果分别获得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他撰写的“金鱼眼型发育和观察”一文收入1983年《西安园林》第一期。

谢先生还和其他同志合作撰写了《从进化论的发展看必然性和偶然性》《人类对遗传信息的检索过程》等文章,分别在1983年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自然辩证法范畴会议和1984陕西省自然辩证法年会上进行交流。另外,其撰写的《动物器官进化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论文,收入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1982年—1984年自然辩证法论文集,同时获自然辩证法优秀论文作者奖。

谢先生1987年3月退休,1989年4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66岁。

(留芳)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