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物理学
岳陋吾

岳陋吾,又名吉力恒、鲁吾,男,著名物理学家,陕西省长安县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在这所大学研究室工作4年。曾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学习和研究,1932年和1936年分别获得巴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中法大学理学院教授。1937年回陕西,历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理化科教授,西北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教务长、代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大学校务委员会代主任委员、副校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西北地区分会理事长,陕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陕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岳陋吾擅长物理、化学、数学,在光学和X射线方面造诣尤深。早在1932年就进行旋光学在物理化学上的应用研究。1932~1936年在研究中发现了PJOb的连续度变化法,开拓了把旋光学方法应用于研究溶液中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度的新方法,应用旋光学研究了酒食酸及其衍生物对硼、钨、钍、铝、锑等元素的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度,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还发明了氢氟酸浸蚀玻璃之旋光研究法,碱性溶液浸蚀铝及其合金之旋光研究法,写成论文10余篇,刊登在法国《法国物理学年报》《科学院周报》等刊物上。1955~1961年指导西北大学物理系、化学系的中青年教师、研究生等,在国内最早开展络合物光学研究,选择了旋光度、光密度和折光度作为具有加合性的物理性质,广泛地研究了酒食酸及其衍生物和铜、镍、铁(Ⅲ)、钴(Ⅰ)等金属离子组成络合物,用连续变化法确定了所形成络合物的组分比;并进行了圆双色效应(cotton效应)的研究,写出8篇论文,受到学术界的极高评价。1961年,突发脑溢血逝世。中共陕西省委按照他的遗愿,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摘自长《安县志》)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