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薰教授,男,九三学社社员。1924年9月出生于陕西石泉县池河乡一个不到二十户的农家村落。他家背靠青山,池河从门前流过。先生1938年就读于汉阴县立中学,当时正值我中华民族生死艰难的抗战期间,罗先生痛感国耻之严重,深知救国当以求得真知为要务,于是在少年时即以农家子弟的忠厚朴实,每次都是自带一周用的干粮,步行几十里山路去读书求学,正因有这样一种欲以真知救国的信念支撑,罗先生于1944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同时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录取,后因当时交通、通讯等原因,就近在陕西省城固县就读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理化学院。1949年5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国立西北人学,并考取公派留美预科班。后因时局变化,罗先生在我地下党组织的劝导下,决定留在国内发展。1950年2月,返居故里的罗先生在一代名师、著名学者岳吉力恒先生(时任国立西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的大力举荐下,留校(西北大学理化学院)任教。1952-1954年,罗先生同时在西北大学和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及西安师范学院任教并参与筹建西安师范学院理化系。1954-1960年在西安师范学院物理系任教。1960年开始在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执教,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基础物理教研室主任达十多年之久,又曾担任过系工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罗长薰先生毕生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学识广博,治学严谨,施教有方,深受学生爱戴。凡他所教授过的学生,都深佩先生之好学深思,辨析精微。罗先生不惟在课程上循循善诱,尽现良师的风范,而且还对各类学生畅开家门,给学生作课外指导。与罗先生长谈并常至于夜阑人静之时,学生都有一种如临春风、豁然开朗之感。尤令人感动的是,即令先生抱病在身,只要学生登门来访,他也强扶病体,和蔼施教。这样的一种仁厚师德,每每使学生感奋不已。因罗先生在长期教学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于1989年荣获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又于1990年荣获国家教委荣誉证书和奖牌。需要特别指山的是,罗先生一生淡泊自守,不计得失,每每将荣誉让给同事尤其是年轻教师,以上两项奖励实是罗先生一再推让后“被迫”接受的。
罗长薰先生是我校物理学专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从学校创立之初到罗先生退休去世,罗先生四十多年来先后在物理系首次开讲过《理论力学》《电动力学》《普通物理实验》《量子场论》《热力学和统计物理》《超导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群论》《拓朴学》《现代数学》等多门课程,并编写了全部讲义,制定了教学大纲,教授过的课程多达十几门之多。综观以上课程,多带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而且有些因时代条件所限没有现成的教材依傍,纯为先生凭一已之力精心创制。其中《超导物理》《拓朴学》《群论》等讲义成为日后先生的学生出版个人专著的基础。所有这些,莫不显示了先生学养深厚而又精进不已的治学风貌。正赖以一种“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学术通识与勤勉精神,罗先生为我国的物理学事业、为我校物理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了大批教学和科研人才,一些学生还成为系、校级的主要领导。
自1981年以来,罗长薰先生还培养了十几名超导物理专业和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并重,精心指导研究生边学习、边实践、边科研收到了显著效果。他的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就有不少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经他指导的学生,已有多数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教授、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科技专家,有的还在日、英、美、德等国家继续研究超导体物理并取得骄入的业绩。
罗长薰先生治学既严谨求实又开拓进取,具有洞察全局、把握学术前沿的前瞻性眼光。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敏锐地觉察到超导技术对当今和未来的深远影响,并倡导和组织我校超导领域的科研攻关工作,特别是对钇系和铋系高温氧化物超导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科院超导所共同实验攻关,在材料物性提高临界电流密度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为我国超导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贡献。四十多年来,罗先生先后在《低温物理学报》《低温和超导》《新能源》《陕西师大学报》《西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他于1954年编著的《理论力学》讲义读本,十多年来一直是我校和其它师范院校的经典教材,多次加印;1986年他编著的《量子场论引论》一书,被许多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作为研究生教材采用,并荣获我校优秀教材奖;1989又与人合编了科普丛书《原子物理学》,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他在材料物理、理论物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我国理论物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罗先生在我国物理学界有一定声望,多次参加国际重大学术会议。1984年参加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命题。曾先后担任过陕西物理学会理论物理学组组长、主任委员,全国物理学会理事,《陕西物理》杂志编委。1986年任陕西师大出版社自然科学版总编,是《陕西省志·科学技术志》主要撰稿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后,罗先生还先后任西安师范专科学校兼职教授,参加组建了西北电力职工大学,并任校名誉常委及基础部名誉主任。罗先生是陕西省高教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被《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等收录。
罗长薰先生一生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状态。他热爱游泳、爬山、网球等体育运动,1972年在陕西商洛地区搞“开门办学”时,曾在激流中奋勇抢救两名落水儿童,在当地传为佳话。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教师的收入和生活待遇较低,一时弃学弃教去经商成为时尚。一些青年教师来向罗先生征求意见。罗先生说:“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人民的践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我们的科技落后啊!那时,我们和我们的老师是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形下,也要把书念好,立志报国。今天不就是穷了点吗?总还能吃饱吧!落后就要挨打,海湾战争再次无情的印证了这样的铁律。”并留下了:“思前想后三回头,沉默寡言不显露,足智多谋源于学,功成业就何难求”的字句,以规劝学生和告诫自己的子女,但同时也尊重青年人的选择。而这,也正显示了他厚德载物的仁厚之心。
同样出于一种厚德载物的仁厚之心,罗长薰先生始终挂念着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他每次回到家乡,总是首先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并谆谆告诫乡亲们:再穷也一定要让孩子念完书,只有学习才能获取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创造财富。为了山区孩子的教育,罗先生不计自己有限的工资屡屡解囊资助辍学儿童继续完成学业。为改变家乡的教育现状和促进经济发展多次向县政府献言献计,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96午10月19日,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后将骨灰移回家乡,陕西省石泉县政府为其立碑铭志。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罗长薰先生不惟是一个授业敬职的经师,更是一个传道育人的人师。罗长薰先生的高尚师德,正如他名字里所含“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之愠兮”(古之《南风歌》)的意蕴一样,将长久熏陶着、化育着我们陕西师范大学的优良学风,成为我校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