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成麟,男,生于1898年1月,河北遵化县人。1922年7月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解放前曾先后执教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第三师范学校、直隶第九中学、国立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西北联大、西北师院等学校。曾任中学校长、国文教员、大学国文讲师、副教授、教授。1949年天津解放后、即参加革命工作。后调入北师大任国文教授兼教务处秘书。1956年8月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大西北文教事业,在陕西师范学院任中文科教授兼科主任,1960年西安师范学院和陕西师范学院合并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任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曾任中国语言学会会员,陕西省语言学会理事。1987年3月退休。
冯先生青年时期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追求真理,为国分忧。曾参加“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六三”学生运动。虽被反动政府逮捕入狱仍然矢志不移。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转移大后方,他积极为抗战培养人才,解放战争时期他和许多进步师生一样积极投入反帝、反饥饿运动,为推进民主救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冯先生在解放后的40年教书生涯中,政治上积极上进,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文革”中他被诬陷为“反动学术权威”,多次受到批判斗争,仍然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相信党和人民会对自己作出正确的结论,相信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战胜邪恶。冯先生一直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写学习笔记,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毕生未改,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和系上的事情,并就教学科研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受到校、系领导的重视。
冯先生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投身于教育事业,但由于旧制度的束缚,未能施展才干,解放后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从教38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英才,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五六十年代任中文系副主任期间,主管系上教学工作,积极推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从严从难要求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的表彰及师生们的称赞。“三基”教学积累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然有现实意义。晚年,冯先生还坚持指导研究生,亲自为研究生上《马氏文通》课,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奖掖后学,为祖国培育人才献出了自己余热。冯先生一生辛勤耕耘在教学阵地,为祖国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作出很大贡献。
冯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在繁重的教学,行政工作之余,还写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语文》《人文杂志》《语文学习》等影响较大的刊物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1981年冯先生的语法论文曾获得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此外,他还对《史记》《左传》作过深入研究,写有巨册读书笔记。冯先生还曾任我校词典组业务顾问,经常参加编写讨论会,审阅稿件,有时还亲自动手撰稿,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为同行所称道。他为我校承担的国家词典编写任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冯先生一生为人耿直磊落、襟怀坦白、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生活勤俭朴素,不求名利,只求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谦虚谨慎、永不满足。在弥留之际,走路都有些困难,还不断出入我校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为研究工作做准备,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奋斗不止的精神令人敬佩。
冯成麟先生1990年5月逝世,享年93岁。
(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