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中国语言文学
陈楚桥

陈楚桥,曾用名陈学良,男,生于1907年1月,山西解虞人。1932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因病回家休养。1934年在山西运城中学任教,主要讲授国文,有时还讲数学。1937年秋经同事介绍到民族革命大学任教,担任国语教员。在教学中常给学生讲授一些进步作品,被人告到校方,遭受反动政府的调查和警告。1938年3月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工作,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自觉力不从心,就离开了延安。1939年到山西中条山“动员剧团”任导演,曾加入中华文艺抗战协会与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担任文艺通讯员。1940年至1946年曾先后在山西中条山战垒报社任编辑,在山西太原民革通讯社任记者。1946年5月至1947年12月,在山西运城救济分院小学任主任。1948年在山西运城师范学校高中部任国文教员。1949年至1950年在山西永济中学任国文教员,兼国文业务研究组组长,校务会议委员,被评为模范教员。

解放后,陈先生一心盼望能从事戏剧研究工作,1951年分配到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任副教授。主要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戏剧常识”、“经文”、“中国人民戏剧运动史”、“演员基本训练”等课程。特别在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门课中,除熟记原文外,还学习了《实践论》《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及《中国共产党三十年》等文章。陈先生对该门课程作了深入的研究,讲授后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文艺理论基础,并能把文艺与政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识和批判能力,使他们懂得了理论产生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真谛。先生教学认真负责,尤其讲授“中国人民戏剧运动史”、“演员基本训练”这两门课,没有现成教材及参考书,必须搜集大量资料来综合分析研究,自己编写讲义。他在讲授“演员基本训练”课时,讲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他说:作为演员必须首先体验生活,倘若一个人对人生漠不关心,那一辈子甭打算成为一个好演员。他在课堂上经常用具体事例如党员、战士的英雄模范事迹,以及同学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或到边疆工作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要有积极上进的思想。他说,戏剧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叙述出来的,而是靠演员通过语言说出来的,有的演员虽然体现了角色的思想、情感、态度、语气、举止、形体动作及至性格特色,但却不动人,其原因就是缺“神”,缺“味儿”,缺“舞台魅力”。与此相反,有的演员则能在剧本提供的基础上,创造出蕴含在剧本字里行间的“这个人”的神采、风度。以出神入化的表演占领了整个剧场的空间,征服了观众。即使若干年后,只要人们一提起这个角色,其神态便活现在眼前。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有的人深沉抑郁,暮气沉沉;有的人文质彬彬;有的人英姿勃勃。这些气质则随时随地溢表于人的一举一动,一顾一盼之中。作为演员应深入体验,把握角色气质。演员作为一个社会人,自然也有自己特定的气质,戏剧作品中的人物也有他特定的气质。不管作家在创作中是否注意到要着力刻画出人物的气质,作为演员进行二度创造时,则需要深入体验,捕捉到人物的气质。陈先生的这些精辟的论述,很多学生即使今天回忆起来,都印象很深。

陈先生备课认真,讲授形象、生动,获得学校表扬,1953年春被评为模范教员。

1953年4月25日,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和西北党校文工室合并成立西北人民话剧团。陈先生任话剧团艺术处副处长。1954年西北行政区撤销后,西北人民话剧团更名为西安人民话剧院。1954年他和话剧院院长万一共同导演安波编剧的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1955年陈先生导演刘洪编剧的“黄昏”。在话剧院期间还参与了不少其他剧目的编导工作。1956年3月西安人民话剧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会演,全国有41个剧团二千多名话剧工作者参加,演出了30多幕剧。西安人民话剧院表演的“如兄如弟”获得二等奖。他在排练期间经常给演员讲授表演技巧,他说:在抗战时期,我们的宣传队在前线、敌后演出时,没有舞台,更没有布景,穿着简单的服装,有时连服装和化妆都来不及准备,就在阳光下、广场上演出。然而演员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台词有时高昂激越,有时又深沉悲壮。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表演各种动作姿态,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腾翻跌打,他们激动时红光满面,悲痛时面色苍白,在他们脸上反映出非常丰富的色彩。同时他还告诫演员,不要以为话剧演员只要会说话就行。其实,道白话剧台词也是有学问的。不同规定情况,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人物关系,台词的语气、语调、语势要随之变化,要把不同感情的色彩表现出来。在这基础上,再对台词的重音、尾音、速度和节奏等进行修饰和加工。

1956年4月,陈先生任西安市政协委员。1956年10月调入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副教授,兼文学评论教研究副主任。1960年起任陕西师大中文系副教授。

1965年8月,陈先生在高陵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年事已高,仍能坚持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组为照顾他,让他固定在一家吃饭,他坚决不同意,坚持同大家一起到各家轮流吃饭。晚上开会,带队领导担心他行动不便,同意他可以不参加活动,但他每次都按时到会,有时还带病工作。

1970年8月陈楚桥先生在泾阳农场劳动时,因暴雨造成泾河水猛涨,过河时不幸遇难,终年63岁。

(周莲芳)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