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陕西师范大学
邓剑泉

邓剑泉,女,汉族,生于1919年6月30日,广西荔浦县人,中共党员。

  1934年至1939年9月在广西修仁县女子小学、广西平乐中学、桂林女中学习。

  1938年9月 奔赴延安,先后就读于延安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11月至1945年10月先后在陇东征粮工作团、延安马列学院图书馆、中央党校四部秘书科、太岳区财经学校工作。

  1945年11月至1947年9月任晋冀鲁豫财经学校、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指导员。

  1947年10月至1948年11月任河北武安师范学校教导主任。

  1948年12月至1949年9月在华北局党校、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科工作。

  1949年10月至1950年12月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副班主任。

  1951年1月至1963年4月任华北局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高级党校历史教研室助教,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室历史组教员。

  1963年5月至1970年2月任西北局党校历史教研室主任。

  1970年2月至1973年6月在陕西省金盆湾“五七”干校、杨梧“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3年7月至1981年5月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

  1981年6月至1983年12月任首都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

  1984年1月离职休养。

  邓剑泉同志上中学时,受其姐姐邓剑葳(早年曾想带邓剑泉一起追赶并加入正行走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和堂兄邓剑虹(于1928年参加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被国民党抓捕杀害,后被定为烈士)的影响,一心向往革命,于1938年逆着南下的败兵难民潮,只身北上。在重庆,国民党当局的人员以国共已共同抗日为由,劝她留下,被她坚决拒绝,克服重重困难,于同年到达延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邓剑泉先后在陕北公学(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干部学院)以及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并工作,还参加过延安整风运动,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邓剑泉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49年前后,曾在延安马列学院、华北局党校、中央高级党校、北京市委党校、西北局党校、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首都师范大学政教系等单位工作。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干部培训及教育工作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邓剑泉为人正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她从不用自己的光荣历史向组织索取名利,而对在运动中被错误打击的干部充满同情。1957年反右时,由于上级定有各单位的右派比例,党校有些同志被错打成右派。对此她深感同情,曾冒着风险,以节日拜访为由,去安慰受到冤屈的同志。

  十年动乱期间,出于理性思考及丰富的政治生活阅历,邓剑泉感到“文革”中“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的做法十分不正常,故对当时的所谓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以及林彪等表示怀疑和不满,并因此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降级降薪,住牛棚,戴高帽子游街,甚至家破人亡。并被遣送到陕西省金盆湾“五七”干校和陕西省杨梧“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对于自己的冤案,她一肩承担,在专案组审查时,她坚持反对林彪只是自己的个人观点,与其他人无关,从而保护了其他同志。在此期间,邓剑泉不仅要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还需照顾母亲和五个上学的子女,每月仅有的几十元生活费入不敷出,为保证家人的生活及学习费用,她通过挖野菜、捡树枝、拾煤碴等方法减少生活开支,以渡难关。直至林彪折戟沉沙,邓剑泉才获得平反。

  平反后的邓剑泉1973年7月来到陕西师范大学,担任历史系党总支书记兼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此时正值“文革”后期,“四人帮”猖獗,从批林批孔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历史系是陕师大“文革”重灾区,先后有两位教师自杀身亡,多人被批斗,对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教职工心有余悸。虽然大学恢复招生,但“文革”中形成的“左”的做法和派性,使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进行。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现实,邓剑泉只能从力所能及的工作做起,她努力化解因派性造成同志间的隔阂;关心“文革”中受到迫害的教师,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一次又一次“开门办学”中,她身体力行,与师生同甘共苦,深入厂矿农村;对学生中的极左思想和行为及对她的种种伤害,她耐心说服,宽容大度,得到师生们的理解和爱戴。

  1981年,邓剑泉因工作需要调离陕西师范大学,任首都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虽然离开陕西师范大学多年,时至今日许多当年历史系的老同志,一提起邓剑泉同志的为人,仍然是交口称赞。

  邓剑泉终生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从不追求物质享受。她没有任何饰物,所穿的衣服也只有简单的素色,但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慷慨解囊:多次捐款捐物,支援受灾地区的群众,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志。

  邓剑泉十分热爱生活。她喜欢游泳,这个爱好一直坚持到85岁;她还喜爱旅游,80岁以后两赴欧洲,并在北美度过近半年时光,对比了亲眼看到的精彩世界,她更加坚信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方针。邓剑泉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除锻炼、旅游、种植花草、参加老干部合唱团等之外,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面,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增加知识的机会。从一盎司等于多少克,到意大利黑手党的发展史;从沙尘暴发源地的地理植被,到美国西部大开发所带动的铁路大建设,以及非洲草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惯等,她都有兴趣,她记录的资料笔记,足有几十本。她说:“不用知识充实头脑,人就会真正衰老。”她在晚年时期,许多与她素未谋面却通过电话的人,事后都很惊讶:老邓头脑的清晰,思维的敏捷,声音的力度,使他们不相信这是一个年近90的老人。

  斯人已乘鹤仙去,但其音容笑貌永留在我们心间。邓剑泉同志毕生奋斗追求繁荣富强新生活的理想,将由我们这些后来人继承、实现。

(赵燕山)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