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夫 ,又名天福,别号虎狂,男,汉族,陕西省乾县人,生于1923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革命。上世纪50年代初,由乾县师范调陕西师专图书馆。曾任陕西师大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中共党员。1983年离休。
在书海里遨游的人,究竟有多少,实在也说不清。但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读书人和以书为读书人服务的人。君不见,凡成就大学问者,必在书海中遨游。我国知识界不少大师、学者、专家都因为书房小、其私人图书无法存放而叫苦不迭,甚至有的学者把居室、客厅、餐厅一挤再挤,都只是给书让地盘。他们的书房一般都可称得上是一座藏书品味很高的小型图书馆。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闻名中外的季羡林大师的藏书可谓不少,然而他在写《中国糖史》时还要不避酷暑,一连好多日每天在北大图书馆遨游,或远涉北京图书馆。
以书为读书人而忙的遨游书海之人,就是写书、编书、出书、校书、售书和购书的人们。这些人大都几十年如一日或大半辈子甚至一生都遨游在书海里。这些人从为读书人服务的角度讲,只是分工不同,贡献大小的不同,没有重要与次要之分。缺少了哪一个环节,都完不成对读书者的服务。再好的书,校对质量一塌糊涂,不但读书者不买账,连作者、编者的名誉都被损伤了。一本好书没有书店的经营,没有图书馆的采购,读者如何借阅?就像人的口眼耳鼻等只有分工之别,没有贵贱之分。古今中外由校队、打杂出身而成为大学问家、由经营古籍图书而成为有名的版本学家的也大有人在。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大翻译家萧乾先生就是在北新书局干校对书稿、给作家送稿酬出身的。
任天夫同志既不是名作家,也不是大编辑,而是一位图书馆的采购员就是前文说的第二种人,“以书为读者服务的人”。他不仅采购了大量普通图书,而且采购了许多馆藏珍品。
我校图书馆的规模、图书数量、馆藏范围在西北的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国的师范院校也是数得上的。其中古籍善本、古今名人字画以及珍贵文物,其数量与价值都是国内外闻名的。
这些馆藏珍品,在保护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学科研,开展校际交流与国际交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都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馆藏珍品,除了专门举办过展览外,还经常向省内外的重要领导,国内外的重要专家来宾、专家学者展示,是我校接待重要宾客的主要参观项目。不少外宾特别是一些日本朋友,在参观时都不断向陪同的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伸出大拇指,赞扬学校图书馆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他们那种留恋不舍与羡慕之情,每次都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之感动。馆藏珍品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馆藏珍品并非“得来全不费功夫”,其采购、收集、搜索、挑选与保管,是靠了学校历届各位领导的重视,特别是郭琦校长的具体指导,与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一本一本、一件一件、一张一张耐心挑选,多方求购,精心保管而积累起来的。十年浩劫中图书馆多次成为打砸抢的重点,能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真是十分不易啊!
这中间就有老采购员任天夫的一份追求、一份辛劳、一份贡献。任天夫同志从1953年进图书馆,到1985年任副馆长,整整干了32年采购工作。32年,他顶烈日,冒严寒,进书店,游地摊,上书市,下农村,钻故纸堆,翻线装书,与书商讨价还价,与书香后代论真辨伪,与破落户论斤争两,真是磨破嘴、跑断腿。忍渴受饿,早出晚归,挨摊挑选,逐户访寻,就是为节约点旅费、运费,找到一本好书、一幅字画、一件文物。你要问他那些年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他说,仅自行车就换了四五辆,车子的内胎外带前后闸换了多少,真无法计算。
馆藏珍品中,最难得也最珍贵的一件国家级文物——战国秦封宗邑瓦书的购得,就确实使出了他浑身解数,积几十年的采购经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得到了这件稀世珍宝。
这件瓦书是公元前343年之文物,据说,目前全国仅北京图书馆有一小块。这是1981年秋从西安市三学街段家的后代手里购得的。据说段家的主人生前任碑林博物馆研究员。段家祖上五世开碑帖铺,家存大量文物、碑帖、字画。瓦书的主人生前曾告其子,经人鉴定,瓦书是从户县出土,是家中祖传之物中最宝贵之物。天夫同志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别人处得知段家一批字画,价值如何,无从知晓。段家的后代为了加价,也不愿一下暴露家藏多少文物。
任天夫同志第一次在段家看到这么多的文物,他大致翻了一下,呀!全是唐以前的墓志,一下子惊呆了。但他为了压价,只能装作很平常的态度,想要又不想要的样子。然而,他决心要不惜高价购得这批文物。经过三番五次跑段家,讨价还价,第一批约7000元购得约1040种唐以前的墓志。这些东西究竟值多少钱,主人心里并没底,也没标准,值钱不值钱,只有他心里明白。主人看到任是个实在买主,也舍得出价,得到7000元后,又拿出一部分碑帖。“啊呀,全是些值钱东西!”共出3万多元,拉了满满三辆三轮车,购得了段家历代收藏的全部碑帖。拉回图书馆,在一间屋子里堆积如山。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行的把这看成一堆废纸,懂得的认作宝贝。后经学校古籍研究所专家黄永年教授鉴定,挑选200多种特有价值的全部入库,其余部分全部处理给北京中国书店。其条件是,由他们付清两批在段家购物的原价,并允许学校在他处选购部分缺种古籍。
瓦书是在这两笔生意成交的基础上,几经周折才亮出来而成交的。试想,没有遨游书海的精神能得到这样的稀世之宝吗?
酷爱书法的任天夫,近年多次参加海内外书法大赛,获得多种奖项。
91岁高龄的任天夫仍然身体硬朗,虽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但思维清晰,记忆力强。他仍然关心着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关心着祖国的书画事业,为发展老年书画事业奉献着自己心血。
(韦效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