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男,汉族,陕西宝鸡人,1931年10月出生,1948年春秘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地下组织。
1951年9月考入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1953年元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曾在我校多部门工作,历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第五、六届党委委员。曾兼任省高校总务管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理事,西北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协作组秘书长。省《高校总务》西北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主编等。1983年从生物系调到总务处,先任处长,后任总务长,一直到1992年退休,整整干了十个年头后勤工作。刚留校时,他是教务处的秘书,一干也是十来年。学校三大处,他干了两大处,又有在几个系做领导的经历,可以说,既是元老,又熟悉多方面的情况。
刘科到总务处正是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年头。旧的一套用不上了,新的又无现成的可资可鉴,一切都得探索、试验、大胆创新,积累经验,寻求规律,正所谓“摸着石头过河”。
经历了深刻而痛苦的十年动乱之后的刘科,深深懂得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意义,痛切地认识到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行动的悲惨教训。从到总务科任职的第一天起,他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总务工作的盲目性。总务工作琐碎、繁杂,弄不好就会陷入事务主义。他认为“急急忙忙走弯路,辛辛苦苦办坏事”的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并不少见?要想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必须紧紧围绕总务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从理论上探讨总务工作的规律性。
为此,他决心办一份能够指引总务工作的期刊。
经过多方联系、反复酝酿、深思熟虑,1984年刘科创办了西北第一份高校总务工作期刊——《高校总务》,自任主编。这是陕西高校总务管理学会会刊,当时他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86年西北高校后勤管理研究协作组成立,《高校总务》随即改为《后勤管理研究》,并由协作组主办,面向西北五省各高校。刘科仍任主编,办刊地址仍在师大总务处。直到1992年刘科退休后,从1993年起,《后勤管理研究》遂交由西安交大主办。
该刊创刊时为季刊,改名《后勤管理研究》,后为双月刊。刘科任主编的8年共出37期。
作为创办人,在8年期间,严格遵循其办刊宗旨。在理论探讨、传递后勤信息、交流改革经验、宣传高校后勤战线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丰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科学的内容以及深化后勤改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后勤管理研究》成为西北高校广大后勤工作者的理论阵地和信息交流的窗口,深受大家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后勤管理研究》说是面向西北,实际上全国不少高校都订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重点高校包括北大、清华、武大、川大、复旦等名校的读者都经常向该刊投稿。当然,它的发行范围远不止全国各地的本专科大学,甚至辐射到一些党校、中专、中技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可以说这是一份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后勤管理刊物。
为了办好这份刊物,刘科可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办刊前,他从未接触过编辑工作,从约稿、审稿、定稿到栏目设置、画板样,他都得从一个小学生做起,向内行请教、学习。从校对、发行到跑工厂、跑邮局,他都得亲自动手。8年,他硬是把自己从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的编辑。
办刊物最重要的工作是改稿和审稿。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少人都能干不能写,稿件大多就事论事,上升不到理论上去,甚至有的文章像小学生的作文,前后重复,句子不通,错别字满篇,还有人连格子纸也不习惯用。这就额外加大了改稿的任务。为了改稿,他经常加班到深夜,经常不能按时下班,影响家里人按时休息、吃饭,老伴一脸的不高兴。去外地参加会议,包里也经常是稿子塞得满满的,背去背回。会议上人家都去旅游、娱乐,他还得关在房间里改稿、审稿。
有人向党委反映,说他不务正业,弄得他哭笑不得。务不务正业,只有他心里明白。只有尝到提高思想水平、推动实际工作甜头的内行才能明白,那些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是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后勤管理研究》刊登的那些常有理论研究性质的文章,为不少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同志的职称评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科同志在千头万绪的日常工作中,兼任了《后勤管理研究》的主编,并亲自为刊物撰写了大量理论探讨文章。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办刊期间和退休以后,曾先后在《西北教育管理研究》、《后勤管理研究》等刊物发表了《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真学习< 纲要>,深化后勤改革》和《关于市场经济与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问题》等20余篇文章。仅他与人合作连载于《后勤管理研究》的《后勤管理学讲座》十四讲,就可以独立出版为一本后勤管理方面的专著。该“讲座”从高校后勤管理学的对象和方法、基本规律及对策到后勤管理的终极目的——社会化等,全面系统,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不失为一部较好的后勤管理教材。
刘科在工作中肯学习,爱钻研,尊重领导,联系群众,能独立思考,敢大胆创新,重视院校协作,善于取人之长,1988年被评为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优秀工作者,1990年又荣获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刘科同志已经退休十多年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仍然有一个继续深入改革的问题,仍然有一个重视后勤管理工作的研究问题。正像郭琦同志在为《高校总务》写的发刊词中说的,“把总务工作提高到科学地位,总结经验,研究、探讨其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教学,这确是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后勤工作越来越要依靠科学看,“这就要求后勤工作干部也必须知识化、专业化”。不重视后勤工作是违反时代潮流的落后思想。
(韦效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