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盛,男,1934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生,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读书村人。1949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暑期中师毕业,因品学兼优被推荐参加高考,考入西安师范学院(师大前身)历史系学习。1958年暑期毕业留校至1994年9月退休,工作36年。为正处级、副研究员管理干部。
他在中师上学时曾任学校团支部副书记,后学校成立团总支他担任组织委员。大学学习期间,担任过班团支书、校团委委员、班党支部书记、系总支委员等职务。
他自留校至“文革”在学校党委组织部任科员,主管干部、党建等工作。曾兼校行政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委员5年。1959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我校第二批干部下放农村劳动锻炼,在秦岭深山(陕西凤县双石铺公社张家尧大队龙家坪小队)劳动锻炼一年。由于劳动积极,不怕脏不怕苦,协助小队开展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大队模范社员,这在30名下放教师、干部中是极少的。一年的农村艰苦劳动锻炼,对他养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作风有一定的帮助。
“文革”中他曾被批斗、挂牌游行,受到冲击,但他不消沉,能坦然处之。1971年调化学系五七化工厂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73年调化学系总支任秘书。1975年10月调任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后兼任行政副主任。在该系工作12年,主管党建、学生和人事等工作。他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牢记党的宗旨,清正廉洁,为人正直,待人处世低调,平易近人,能和师生打成一片,因此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好评。他为历史系的发展勤奋工作,不怕辛苦,亲自赴北京高校选择优秀毕业生,并从其他高校引进一批骨干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使该系教学、科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他为该系师生中10多名错定为右派、历史反革命等罪名的人起草平反材料,清理档案。
1979年至1995年连任三届校纪检委委员。他淡泊名利,1980年历史系原任总支书记落实政策调回北京,他主持总支书记工作两年多。1982年秋,总支换届选举,党委组织部曾建议他任书记,但他推荐资历比自己深的副系主任任书记,自己仍任副书记,协助该同志工作4年多,直到1987年3月调任后勤党总支书记。
他在任后勤总支书记的8年中,曾兼任过两年半校医院院长,一年零三个月总务处处长。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成立处级建制的学校医院,但在医院人选上医院内部意见分歧,主管后勤副校长要他兼任一段时间院长,尽快把小医院组建起来。他顾全大局,知难而进,接受了任命。建立规章制度,组建科室,选择领导,引进人才,协调领导关系等等,他做了大量工作,使医院逐步走上正轨。1982年春总务处原任处长退休,新任处长尚难确定,党委领导让他兼任处长,过渡一段时间。有同志劝他不要接任此事务繁杂的工作,但他党性强,服从组织安排,接受党委任命。他不安于现状,担任处长虽然时间短,但仍然积极探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蔬菜副食的统一采购、招待所的目标责任承包经营、总务处财务分级管理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撰写了《关于总务处改革的意见》在校报上刊登。1990年起他担任陕西省高校后勤思政研究会副理事长4年。
1994年退休后应聘到我校职业培训学院担任办公室主任7年,为学院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