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清,男,陕西省西乡县人,生于1933年2月。1953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退休,一直在教育战线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怨无悔工作奋斗了四十个春秋。
该同志1953年7月从西乡师范毕业,被分配在陕北横山县任小学教师、教务主任。1954年获县上“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同年加入共青团。1956年考入陕西师院语文科带薪学习,1958年7月毕业留校,在教务处任科研干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陕西师院与西安师院合校,成立陕西师范大学,他先后在科研处、总务处、物理系工作。担任党支部组织员、支部书记、总支书记。1960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他积极响应校党委“政治进食堂,干部下伙房”的号召,担任伙管科党支部书记,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改善了食堂管理,提高了饭菜质量,受到了教职工的好评。1962年被学校评为“红管家”,在全校通报表扬。1973年教改中,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勇于改革,成效明显,被学校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个人”。1978年11月为支援新建院校,解决家属农转非问题,报请师大党委同意,省高教局批准,调入陕西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陕工院基础课部党总支书记、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同时兼任教学工作,讲授时事政策、党的基本知识、人生哲理等课程。在学院《教学研究》刊物上,发表过有关“办学特色与学风建设”,“时代、素质、人生观”等四篇论文。1981年被省教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2年被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获学院教学成果优秀奖。1990年与全国八所工科院校合作,作为主编之一编写了《党的基本知识教程》一书,在高校出版发行。同年被评为副教授。在陕工院还担任过大学生党校校长、院思想政治研究会会长、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理事。1993年11月退休后,身退志不退,满腔热情、力所能及地为老年群体办一些实事、好事。1996年至2000年担任两届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坚持每月一次支委会和党员大会,组织生活比较健全。他带领支委一班人,在学院一村建立了阅报室和活动室。组织党员带头,自己动手平整乒乓球、羽毛球、打拳练剑的活动场地,得到离退休人员的赞扬。
2001年至2010年主动承担学院一村的板报编辑工作,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宣传党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庆贺重大节日,表彰好人好事,报道校内外文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学院的团结稳定。他还任院老教协理事,老科协、老体协顾问。积极参与活动并为之建言献策。带头撰写科研论文,先后写了“气功强身健体初探、再探”、“太极拳的历史渊源,特点类别及生理效应”等五篇论文。“健身气功”一文,被汉中市老科协评为优秀获奖论文,“太极拳”一文被汉中市体协收入《晚霞映天汉》专集的“论文精粹篇”内。他本人被学院老体协向市上推荐为拳、剑、气功优秀教练员,被收入《晚霞映天汉》专集的“老体精英篇”内。2001年被省教委、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离退休党员干部”,2004年被汉中市老体协评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同年7月被陕西师大聘为汉中校友联谊会名誉会长。2005年6月被汉台区老年人太极拳协会聘为顾问。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期间,写心得笔记5000余字,论文一篇,题目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指导行动》,主要讲了“两个转变、八个要点、三点体会、六点建言”,向党组织书面汇报。2009年6月被学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该同志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学习勤奋、工作努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坦坦荡荡处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心系群众、淡泊名利、服务大局,献身事业作为他人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矢志不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尽职尽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不愧是一位人民的好干部,党的优秀党员。
(杨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