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陕西师范大学
杨耀宗

杨耀宗,男,汉族, 1934年11月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孙曲村一户贫农家庭,后随父母逃难定居陕西。1955年从西安师院数学系提前毕业,抽调参加工作。一直在校保卫部门,历任干事、科长、副处长、处长、政委、副研究员等职。1995年退休。

  童年的杨耀宗,刚刚开始记事,刚刚开始懂事,日寇就侵占了他的家乡。鬼子的烧杀掠夺,国军的节节退让,百姓的叫苦连天,整日的东躲西藏,食不充饥,居无定所,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至今看到鬼子的太阳旗,都会激起当年的逃难情景。父亲早年一段抗日的革命经历以及后来不断来往的一些革命朋友,又使他似明似暗地看到了中国人民打败侵略的曙光,给他种下了立志求学、追求进步的革命火种。

  西安解放时他还是一名初中学生。在学校军代表的率领下,他积极参加稳定学校、社会秩序活动,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年11月即由地下党员介绍,第一批加入新青团。1953年上三原技校时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班团支部书记、校团委书记。大学时又当选系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委员。

  还是学生时,耀宗同志即参加了学生夜间巡逻工作。开始参加工作时,学校尚未成立专门的保卫机构,他即以人事处档案科科员的身份,担当起保卫专干的工作。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由无到有,由秘密到公开,由兼职到专职。机构由组到科,由处到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分了合,合了分。学校不断发展扩大,任务不断增加。校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主管领导变了一次又一次,新人进来一批又一批,老人走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坚持在这个岗位上。职务变了,担子重了,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福利退后、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始终不变。

  40年的安全保卫工作,使他他不仅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人,而且是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人。工作中他始终把修改、完善规章制度,注意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量不使事态扩大,防患于未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放在首位。始终在人员不足、设备滞后的情况下坚持开展工作。

  公安人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保守工作秘密。平时不该讲的,他守口如瓶,即使自己的亲属也不能讲。特别是涉及个人利害,甚至关乎个人安危的重要关头,不论来自何方的任何压力和金钱色情的利诱,都不应该屈服压力,泄露机密,讲丧失原则、违背良心的话。“文化大革命”中,公检法可是造反派要彻底砸烂的重点对象。杨耀宗同志在失去自由,遭受毒打,又面对朋友、同志的所谓“揭发”时。他不仅能冷静对待,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而且还能劝慰遭同样境遇、思想不通、负担过重的同志,正确对待,顶住压力,共同渡过难关。对于“文革”后向他道歉的同志,他都抱以宽大为怀,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对于想借“落实政策”而找上门来,企图翻案的造反派,他则严肃对待,严辞拒绝。

  平时工作中,特别是极左思想泛滥时期,耀宗同志最大的困难,就是思想跟不上形势。比如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一些人和事的处理,他认为不该上纲上线,别人就批评他右倾。对于那种动不动就把那些犯有这样那样毛病、错误的同志,像敌人一样对待的做法,表示不同意或者批评时,总被别人说成心太软。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一系列“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工作中,他积极行动,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对于过去受到错误处理的人,抱以极大的同情心,认真调查研究,客观分析情况,总以最大努力最短时间落实问题。不少受冤人员及其亲友都对他抱以感激之情。著名书法家卫俊秀当年含冤,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漂泊异乡,他反复调查,最终查实了卫的冤案,落实政策,彻底平反。卫先生的内弟、美籍华人晋丛先生来校讲学,休息时指名要见耀宗同志,当面致谢。平反后享受离休待遇的老革命、俄语教师方道真回顾十多年的冤狱

生活,十分感激杨宗耀,在杨后来

生病期间方先生执意帮他求医寻方。

  耀宗同志特别重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曾任陕西省高校保卫学会筹备小组副组长、陕西省高教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部长、全国高教保卫学会副秘书长,同时兼任《高校保卫学研究》副主编。他任副主编期间,认真负责,积极工作,为刊物组稿、荐稿、改稿、发稿,为本校本地区的青年同志发表论文、施展才能、提升职称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受到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曾被评为“先进学会工作者”。退休后还主编了《陕西高校保卫工作论文集》,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水楼台”在当今社会上,尤其在某些学术圈内,已经成为司空见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甚至一些所谓“核心”、“权威”期刊,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掌握着高校高级职称的生杀大权。收版面费,自发自稿,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位副主编,只为他人作嫁衣裳,从不发自己的稿件,令一些人百思不得其解。杨耀宗同志工作中还有一点不为常人所理解,自恢复高考后,高校每年的升学、自学、职称、等级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几乎月月有季季有,每考都离不开安保。这样的工作实际上也能获取工资以外的收入,但这样的场合却每每见不到他的影子。他不缺钱花?不见得。

  几十年来,他多次受到校、区、市、省和公安部的表彰奖励。

  耀宗同学中的高工、教授说,当年班上的学习尖子,搞了一辈子保卫工作,可惜,屈才。工作中较激进的同行、领导说,杨耀宗是个好人,搞公安,心太软,下不了手。冤案得到平反的当事人及其家属说他,处理问题认真细心,干脆利索,主持公道。真是公道自在人间。耀宗自己也承认,自己的性格、爱好,不太适宜搞公安,但自己并不后悔。

  门球运动是他退休后的唯一爱好。除了雨、雪天气,他不避严冬酷暑,夫妇俩常年坚持活跃在门球场上。

(韦效基)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