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自杰,曾用名宫团儿,男,汉族,1928年11月27日出生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乡府池村一个中农家庭。1950年1月在旬邑县魏洛区参加工作,同年入党。
宫自杰同志曾于1945年9月至1950年8月在府池村、新昌完小、简师班、彬州师范、彬县中学上学;1951年9月至1952年上半年在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学习;1952年6月至1970年4月在西北大学工作,历任党总支秘书、党办主任兼组织部长、人事科长等职务,其中于1965年10月至1966年2月在高陵县通远公社人村大队参加社教活动,并担任工作组长兼支部书记,1966年2月至8月在咸阳市社教工作团任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4月至1974年8月由西北大学借调至陕西省教材编缉组工作,任领导小组党支部副书记;1974年9月起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曾任政治部组织工作科科员及政教系总支书记等职务。
宫自杰同志在各项政治运动中表现良好,能够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大是大非认识明确,立场坚定。在困难时期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能够注意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阶级觉悟,及时向党员干部传达党委的决议和指示,正确执行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宫自杰同志在多年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吃苦耐劳,肯于钻研业务,具有较为丰富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能深入师生做政治思想工作,比较细致地考虑和安排工作,组织纪律性较强,有时还带病坚持工作,努力完成任务。他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对工作问题有不同看法,能大胆提出意见,也能暴露思想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参加社教活动中,他能够认真钻研文件,积极了解情况,抓干部的活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注意研究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对上级的指示,能及时向同志们传达。他在蹲点同志的指导下,除全面安排工作之外,还经常有重点地深入到生产队,亲自摸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开展工作。他遇事能和大家商量,重视同志们的不同意见。重视依靠贫下中农,走群众路线,处理问题比较细心谨慎。对自己严格要求,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进村后一直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在冬灌麦田时,晚上通宵加班,弄湿了鞋裤,白天仍然照常上班。进村三个多月,坚持工作,没有休假,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
“文革”初,宫自杰同志在西北大学被打成“黑干将”,长期挨批斗,关“牛棚”受审查。他在被批斗期间,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随大流,不说过头话,被认为是“顽固”,打聋了一只耳朵。之后,又长期靠边站,到农场劳动,直到1970年4月到省教材编写组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能积极领导系上的揭批查运动,积极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意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他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工作认真负责,能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问题,想办法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在陕西师大政教系工作期间,他能团结总支一班人,扎实细致地工作,使政教系面貌发生较大改变,成为全校工作较好的院系之一。他熟悉组织工作,善于做干部思想工作,关心干部的成长,几乎走访了系上所有教师和干部的家庭,有时还利用出差之机到家属在外县的教师家中探望,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教师干部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宫自杰同志作风正派,平易近人,生活朴素,待人诚恳,关心团结同志,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问宪莉依据档案资料整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