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远,别名耿云,男,汉族。1927年12月5日(农历11月12日)出生。陕西兴平人,中师毕业。194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88年5月按师人字(88)215号通知正式离休。离休前任陕西师大人事处处长,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
1940年入西吴高级小学,在抗日烽火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参加抗日宣传歌咏队、抗日大刀队,参加1941年夏兴平党支部举办的暑期建党学习班、读书会。中学时代先后在兴平、乾州、户县等地从事学运、农运及党的地下工作,在学生、农民中宣传革命进步思想,发展党的组织。1943年到1946年参加兴平党支部领导的外围组织——“协和学术研究会”、“楷模学术研究会”;在乾州组织“岁寒三友会”,组织动员进步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报纸,参加举办《荒塬》、《黎明》壁报,动员学生、农民反对蒋介石独裁腐败黑暗反动的统治,抵抗苛捐杂税,清算保甲长贪污账目;以党支部中层干部身份受党的委托协助特派员联系兴平东片地区工作,收集情报、传递内部文件、发展党员,输送党员进入陕甘宁边区培训学习。1949年初调陕甘宁边区西府地委,任地委干部学校第四大队党支部书记,校部党总支部干事、秘书、总支书记。西府地区撤销后任彬县地委保健委员会委员、干校党总支书记。
1950年5月调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任干事、巡视员。1958年9月调陕西师院任院党委委员,化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合校后任校党委委员、化学系党总支书记、陕西师大人事处长。在高校工作期间,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人事工作调整、充实、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思路,拨乱反正,弥补了“文革”造成的巨大损失,纠正和处理了大量的错误和遗留问题,使师大的人事工作有较快较好的发展。这一阶段,师大教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类人员人数由“文革”前后的890人增加到1988年的2893人,教学科研人员增加了近40%,正、副教授,博士、硕士学位,新学科专业,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为日后师大人事工作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刘明远同志在白色恐怖、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他积极宣传抗日,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宣传民主,反对独裁专制,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贡献出青春和力量。他不顾个人安危置身于白色恐怖之下,投身于民族解放和阶级革命的洪流,为建立和平、民主、人民幸福的新中国付出一份心血。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工作在教育战线,从思想和行动上与时代保持同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和谐幸福,奉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刘明远同志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人事工作。他重视学习、追求进步、严己厚人、团结干部、联系群众、爱憎分明、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勇挑重担、不畏困难、做人做事言行一致,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体现出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高尚品德。八届十一中全会后,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离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创办“行知自修学院”,培养青年成长。担任离休党支部书记,为离休干部服务解困。担任老年体协和老年合唱团工作,活跃离退休老人生活。还参与了“刘泽如教育基金会”和师大廉政监督工作。作为陕西师大六、七、八、九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为党的事业竭尽心力。他离而不闲、退而不休,抽出时间进入陕西老年大学学习书法、装裱、古典诗词知识,成为省、市、校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多次投稿《四川晚霞诗词》、《师大校报》,多次参加省、校书法展览。
1993年7月1日党的生日期间,刘明远携妻子、子女、孙辈六人去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接受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的教育。故地重游,追昔抚今,感慨万千,他赋诗一首: 七一抒怀
子规声声近暑天,祖孙三代赴延安。
时人不解此行意,将谓山水看江南。
宿愿再次瞻圣地,欲晓成行心喜欢。
北国风光有雅韵,大窑小米宝塔山。
2007年80岁生日之际,刘明远撰写自传《八十回忆》,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为子孙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夕阳一抹,风光无限。刘明远重视子女教育和家风垂范,更关心祖国前途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生活平淡、心胸开朗、起居有序、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的心态,数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学到老,乐于与老年离退休朋友共享晚年的美好幸福生活。
(黎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