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青云,女,汉族,生于1920年12月,陕西省兴平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烈士史可轩之女,中共党员,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史青云1936年7月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
史青云同志在少年时,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参加党组织以后,在兴平、咸阳、三原、临潼、西安、城固、汉中等地,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她不顾个人安危曾掩护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纲领、革命统一战线等方针政策,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积极组织宣传队慰问抗日伤病员。
在西北大学上学期间,组织读书会,团结进步师生,学习马列著作,宣传党的路线政策。1946年春,在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的反共高潮中,她凭借学生中公开社团的名义和积极进步同学组织领导全校同学与三青团、国民党和特务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终于掀起了全校学生纷纷投身争取民主革命运动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以后,史青云同志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先后担任过三原分区干部学校队长兼指导员、三原女中校长、陕棉一厂业余学校校长、陕西省西安二中校长、西安师范学院附中校长,陕西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校长、西安幼儿园主任、西安市第三中学校长、第八十九中学校长、陕西师大附属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等职,还曾任西安市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育学会理事等职务。
在3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建设人才,她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她虽然一直担任领导工作,却始终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在学生中出现,对学生关怀备至,爱如子女。她替住校未习惯、思念父母的初一学生擦过眼泪,细心安慰,和班主任一起替尿床的学生晒过被褥,与值周教师一起深夜给学生盖被子,送有病的学生上医院,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让一些吃不饱饭的学生到家加餐就食,对离校成年的学生仍然关怀备至,常为他们介绍对象。“文革”中自己身心备受摧残,强忍住流血的心灵,安慰父母都被关在“牛棚”里的孩子,冒着政治风险去探望仍然戴着“叛徒、特务、走资派”帽子的学生家长。她在生活上对学生慈母般关怀,在思想和学习上却是一个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师长。在学生上课期间,她经常在教室外面察看,看哪一个班听讲认真,哪一个班纪律差。隔三间五总要去查查晚自习,观察学生是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作业认真不认真。偶尔发现哪个学生坐姿不正,也予以指导纠正。她发现不少学生字迹潦草,就在全校发起练习书法活动。她常说:“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时期是长思想、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基础打好了就能成才,打不好就会贻误终身。”“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负责三年、六年,而且要为学生负责一辈子。”她发动班主任、团组织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并亲自讲革命传统课,向学生说明“又红又专是正品,只专不红是次品,不红不专是废品,思想反动是毒品”的道理。她作为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既是一个坐镇军中的统帅,又是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找学生谈话,对品学优秀的学生,她在鼓励之中总要“敲打”几句,叮咛他们“千万不能骄傲”,对后进学生,她惜其不争,但却从不厌弃。她经常向教师讲:“做好一个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与给高等学校输送一名高才生具有同等价值。”经她亲自教育而转变过来的学生,难以数计。
史青云同志在教师队伍培养与提高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是不亚于对学生所费的心血的。附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中年教师有一部分,老教师较少。她要求老教师要关心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尊重老教师。她亲自带领一些党员青年教师到老教师那儿听课投师。提倡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切磋教学。对青年教师,既在思想和工作上热情关爱又对其缺点和失误,直言不讳,指出改正方向。因此,深得老中青教师尊重和热爱。一位在附中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说:“在史校长手下工作,只要你积极肯干,就会得到信任和支持,根本用不着背任何包袱,更不怕担心有人垫暗砖。”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史青云同志深入教研组,及时总结经验,逐渐制定了不少教学制度。比如备课制度,每节课的教案,都要在同课头的教师中集中讨论;寒暑假要求教师写出下学期的二分之一教案;期中以后经常保持有两周以上的教案“余粮”。还有教师互相听课观摩制度、对学生作业精批细改制度、对学习差的学生作业分批面改制度、晚自习下班辅导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等。
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史青云同志总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抓典型,促质量,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她听试讲,对于任何一点失常的教态或语病,都不放过。她说:“新老师上课,第一节就要打响。”常常提醒:“一开讲就摸下巴颏,讲课爱看天花板,讲课中夹杂了多少‘这个’‘那个’,不注意克服,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教师的辛勤劳动会白白浪费在这些失常的教态或语病之中。”
“文革”中,任西安幼儿园主任、西安市第三中学校长、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校长等职务。曾受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和折磨,直到逝世之前,身体仍有多处创伤未愈。对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种种倒行逆施,却始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粉碎“四人帮”后,史青云同志被调任第八十九中学校长,这个只有百把教职工的学校,竟有3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教师)背着各种各样的政治包袱。她下定决心要搞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30余案中关键的一案是前教导主任陶光复案,陶在“文革”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市教育局党组于粉碎“四人帮”后,批准将其开除党籍。曾经主管专案的领导说:“别的案可以翻,这个案子是铁案如山。谁敢翻,我就上告。”怎么办?复查,就要得罪人,还要冒犯“上级”,马虎从事,就能明哲保身。而史青云同志想的是要落实党的政策。她亲自审阅案卷,材料中的破绽,证言中的矛盾,使她认定这是一起冤案。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个冤案。当宣布平反的时候,陶光复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我们全家都感谢党,感谢你们。”原来办案的同志也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的党的实事求是传统作风的教育。史青云同志那种对同志认真负责、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给八十九中的教职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说:“她不愧是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
1979年史青云同志终于回到了一别九年的陕西师大附中。附中的一草一木,她曾经是多么的熟悉,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教学楼满目疮痍,道路旁垃圾成堆。她迈着难以支撑身体的双腿楼上楼下查看,布置修葺。她率领师生员工一起清扫校园:清晨、中午,师生还未来校,她已站在校门口规劝商贩不要影响教学秩序,督促学生按时上课。面前的工作堆积如山啊!她和党总支委员悉心地讨论、安排党的建设;她一天接一天地与教研组长交谈,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开会;她深入到初二年级组解剖“麻雀”,摸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她昼夜忙碌,规划着附中重放异彩的蓝图。
史青云同志每到一个单位,都要走到灶房、宿舍,看望整日忙碌的炊事员、工人和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体贴他们的辛苦,解除他们的困难。这些同志爱戴这位“当官没有架子”的领导。史青云同志关心教师、职工,爱护学生,把他们都装在心坎里,唯独对自己的事情不往心里放;她为人民利益奋斗了终生,唯独不为自己谋私利。
史青云同志作风淳朴,实事求是,对同志、对朋友诚恳真挚、热情亲切,对下级关怀爱护,平易近人。她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对自己要求严格,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师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受到师生爱戴和尊重。
史青云同志多次被评为陕西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妇女三八红旗手、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等,出席过省、市群英会。
1980年5月17日,史青云同志因药物过敏,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