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2009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国家档案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紧密围绕我校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按照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形势,统筹规划,继续做好部门立卷归档工作,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大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努力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促进档案史料编撰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开创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2009年的主要工作: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按照中央和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全馆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的活动目标。认真组织档案馆支部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机制,围绕档案馆工作,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上半年支部组织“红色之旅”学习活动,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和考察。认真落实张校长在2006-2008年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安排档案馆下三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开创我校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继续做好综合档案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案卷归档质量。按照全校各立卷部门的归档范围,指导各单位兼职档案员,完成2008年党群、行政、教学、科研等各类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重点做好22个即将竣工的基建工程档案的收集指导与归档工作,确保所有工程资料、图纸等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安全顺利地移交档案馆。认真执行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走出去”和兼职档案员“请进来”的归档策略,营造专兼职档案人员相互配合、充分沟通的协作机制,共同做好部门立卷归档工作。完成学校新增9个部门归档范围的确定,继续配合国资处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做好重大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工作。
三、切实做好档案编目、保管与利用工作,率先进行开放档案鉴定试点。完成2009年所有入库纸质、声像、实物档案的接收及其信息条目的导入,完善1991年以前入库照片档案的案卷级著录及编目,以及2008年度入库档案及2007年度以前加卷的编目工作。合作开展历届毕业生合影照片征集工作,完成历届毕业生班及合影照片归档情况统计。根据基建档案归档情况完成基建档案插卷排架与倒柜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西安师院全宗的开放档案鉴定试点工作,完成《开放档案鉴定与整理细则》和《开放档案利用办法》的起草工作。继续做好档案库房安全管理与维护,完成每日库房温湿度的科学统计与记录。
四、认真开展档案服务与利用,不断探索档案服务新机制、新手段和新内容。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各项重点工作和社会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档案查询服务与利用。努力推进我馆新开发的高校学生成绩单翻译系统网络版的测试工作,提高成绩翻译质量与效率,探索学生成绩翻译新模式。购置档案查询利用与统计软件,实施档案查询利用新软件的开发与试点,充分发挥档案的查考价值和作用,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开展历年档案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专题研究,为档案数字化提供第一手参考依据。及时调整档案排架,规范档案存放次序,提高查档效率和速度。
五、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能力与水平。稳步推进电子公文归档工作,加强对电子公文附件的管理,确保完成2008年电子公文的清查催缴工作和2009年电子公文归档工作。积极争取,加强同有关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开发数据交换平台,尽快实现文档一体化。进一步做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自主开展2001-2006年招生录取名册的数字化工作。继续实施“学生信息库”的补充完善工作,完成07届学生信息著录。启动历届毕业生照片网上征集活动,完成已归档纸质毕业生照片的扫描与上传,做好2009届毕业生照片的即时收集与上传。进一步完善档案馆网页及“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维护,重点做好数据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安全保存。努力推进“数字档案馆二期建设”项目,完成服务器机房配套设施建设。
六、认真做好干部档案及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推进干部档案验收工作。继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加强与人事、组织部门沟通协调,做好2009年度教职工考核、职称、任免、工资、入党等各类材料的收集鉴定、登记、整理、归档工作。 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的要求,做好新增教职工档案建档工作;根据教职工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档案,做好情况变动登记与转递。继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完成新任处级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完成历史文化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加大协调力度,适时迎接教育部干部档案验收。继续做好新生档案收集与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加强与学生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规范新生入学材料归档制度和学生档案材料报送制度,积极收集整理校级学生奖惩材料,并做好归档工作。认真完成2009级入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的建档和材料收集工作和2006级研究生、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高职生等应届毕业生档案的转递工作。探索开展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修订和补充学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学生档案转递信息数据库,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七、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计划组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到省外高校档案馆参观考察学习,提高认识,拓宽视野。积极引进应届毕业生,做好人员补充工作。在去年短期轮岗和长期换岗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岗位学习培训活动,筹备资料阅览室,建立常态长效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工作,适时邀请有关专家或馆内业务骨干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努力弘扬“讲自己不讲别人,讲内因不讲外因,讲主观不讲客观”的“三讲三不讲”工作风尚,培育“乐于奉献、勤奋进取、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兰台精神。鉴于学校岗位聘任后立卷部门兼职员变动较大,计划定于2009年上半年举办兼职档案员业务学习培训会,培训结束后为每位兼职档案员颁发聘书。积极开展档案理论研究,大力倡导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学术风气。积极贯彻落实馆内科研制度,鼓励发表高层次档案科研成果,提升全馆档案理论层次与水平。
八、协助做好档案馆新馆建设,认真执行新馆配套设施采购预算工作。档案馆新馆建设是我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百年大计,一定要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予以重视。09年是新馆建设的关键之年,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进档案馆新馆的标准化,要对库房建筑标准的执行和各层各室的功能间隔等严密注视,跟踪查访,确保符合档案馆实际需要。做好新馆配套设施设计和采购准备工作,认真做好预算工作,为档案馆顺利搬迁新馆做好准备。
九、继续做好校史馆管理工作,提高校史研究与开发能力。做好校史馆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重要来宾、广大校友及新生入学教育的接待工作,选拔优秀讲解员进行校史讲解,建立讲解员学习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并及时做好校史参观新闻宣传报道。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史人物传略(1944-1966)》和《陕西师范大学校史人物传略(1967-1984)》出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档案史料,继续做好续编工作。积极利用校内第三轮岗位聘任的机会,增加专职校史管理和研究开发、校史资料征集岗位,提高校史研究与开发能力。
十、继续做好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日常组织工作。作为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秘书长单位,积极按照学会常务理事会的部署,及时制订、修订有关文件,筹备学会相关活动,开发学会网站,竭诚为全体会员单位服务,做好学会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在陕西省档案局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力争新一年的学会工作更加生动活泼。
档案馆
2009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