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伴随着一场绵绵秋雨,校史馆迎来了我校首批学生团队参观者——西北研究院2020级研究生。档案馆副馆长问宪莉接待了同学们并全程讲解。
在薛滨瑞老师的带领下,49名研究生新生准时于3:30分在校史门口集合,排好队伍井然有序进入校史馆参观。问老师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同学们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校史展览馆》牌匾的题写者、全国著名书法家、我校已故教授曹伯庸先生,大家都惊呼一片,有同学说在很多名胜古迹都见过曹先生的墨宝,没想到是我们陕西师大的教授。尚未进馆,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我校浓厚的书香气息。
跟随着问老师的脚步,同学们了解了我校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发展历史,也看到了学校取得的辉煌办学成就,尤其是史念海、黄国璋、黄永年等前辈的教学科研成果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同学们看到上个世纪50年代历史系学生参与大华纱厂厂史编写、地理系的学生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等照片时特别有感触,他们都觉得那个时期办学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技能锻炼,与祖国和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实属难能可贵。
参观活动结束后,问老师与同学们做了互动交流,同学们均表示参观校史展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史教育课,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部分同学参观感言:
师大,人文荟萃之地。而师大的红烛校史馆,更是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辉煌的育人篇章。当看到一幅幅清晰的图片和一份份珍贵的档案时,我们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向往峥嵘岁月,向往中流击水,向往意气风发之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定当竭尽全力,奋勇向前,不负韶华,继往开来。
——2020级博士研究生黄嘉福
若要了解一个地方,就需要深刻地感悟它的历史。参观教育博物馆、红烛校史馆,使我对陕师大这一西北教育摇篮有了更深的体会。做为一名陕师学子,愿我们以后都能秉持红烛精神,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自我。
——2020级硕士研究生段瑶瑶
学院组织我们参观了教育博物馆和校史馆,之前我刚刚读过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又恰逢教师节,心中感慨万千。教育行业是人类社会的一项既温暖又伟大的“发明”,让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得以传承。参观教育博物馆和学校的校史馆后,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到震撼和自豪,荣幸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学子,为将来有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2020级硕士研究生朱晓明
参观校史博物馆,让我们了解了师大的筚路蓝缕的发展路程,深刻体会到了学校“扎根西部,教书育人,坚守担当,奉献祖国”红烛精神!同时也了解到我们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前辈学人的严谨治学的态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增进了自己的学习动力。
——2020级硕士研究生岳极
参观完校史馆后,顿感教育于国之重要,梁启超有云:“少年强则中国强”,更体现出教育为立国之根本。陕西师范大学作为西北教育重镇,我们更要以学术报国,教育报国为宗旨,奋发向上!
——2020级硕士研究生肖钰天
在参观校史馆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建校历史和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感受到了师大发展的来之不易。感谢几代人陕西师大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七十六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使得我们可以享受到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学术报国、教育报国的决心和信心,“朝乾夕惕,自强不息”。
——2020级硕士研究生裴寅秋
参观红烛校史馆,回顾学校发展历程,深刻感受到了学校“扎根西部、教书育人,坚守担当、奉献祖国”的“西部红烛精神”。我们也要努力奋进,永争时代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0级硕士研究生于天元
9号下午,我们宿舍几人跟随学院的安排,对长安校区的校史馆进行了参观。参观期间,我们了解了陕师大七十六载的改革与变迁,也感受了无数前辈们在风雨中披荆斩棘、开拓伟大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我们深受感动,几个人心中都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决心在这几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好好学习,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为国家与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勃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为学为师,求实求新;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新的征程,新的开始,fighting!
——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筱
经过昨天的参观与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厚德,积学,励志,敦行”八个字的分量。它激励了一代代师大人不断努力,开拓进取,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希望未来的三年我可以真正地践行“春华秋实,莘莘学子志高远;妙手文章,煌煌伟业铁肩担。”
——2020级硕士研究生薛晓晓
这次的博物馆和校史馆参观之行虽然已经结束,但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校史馆和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传承古老文化的圣地。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也感受了师大雄厚渊源的建校历程,正因为一代代师大人的努力奋斗,才有了如今活力青春的师大。过往的历史和文化应当被我们铭记在心,时刻激励着自己前行。
——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笑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