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盘点陕西高校校园博物馆,在每一所高校的博物馆都有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同时,这里的博物馆却深藏闺阁少人识。为了让高校的博物馆资源亮相社会,让人们在丰富的大学文化资源中得以欣赏得以陶冶,从本期起,我们——
带你走进高校博物馆(上)
西北大学两个博物馆历史厚重
文博学院历史博物馆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文博学院三楼,其前身是1939年建立的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文物室,曾先后更名为西北大学历史系文物室、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文物陈列室、西北大学文物陈列馆。1996年正式定名为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是目前中国高校中建立时间较长、藏品丰富的高校博物馆之一,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和文物保护技术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现有馆舍约500平方米。博物馆陈列分为通史陈列展室、考古成果展室和校园考古出土文物展室三部分。馆藏各个时代的各类文物标本2万件左右,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30余组件。
通史陈列展室的展品包括自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典型文物标本。其中不乏有较高的艺术与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如被誉为“天下第一珍珠”的仰韶时期穿孔珍珠,罕见的仰韶文化陶塑人像和龙山时代的陶祖,以“四神瓦当”为代表的一大批造型生动的秦汉瓦当等。
校园考古出土文物展室主要展示西北大学校园范围内发掘出土的汉、唐、明、清时期的大量文化遗物。由于唐代高僧鉴真曾在实际寺受俱足戒,故在唐代太平坊实际寺遗址中发掘的众多佛教文物,引起了国内外文物考古、历史和佛教界的高度重视。此前已在实际寺遗址上建亭立碑,以供观瞻,成为西北大学又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线。
地质学系古脊椎动物陈列馆
地质学系是西北大学实力较强的老牌院系之一,下设的古脊椎动物陈列馆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共有古脊椎动物标本共两万余件,是王永炎教授、薛祥煦教授等西北大学地质系有关教师多年来在西北地区,尤其是在陕西从事科研工作时所采集的,它无论对生物的演化、分类,还是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对古气候的分析、古地理的恢复与重建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是目前中国高校中唯一的以古脊椎动物为专题、陈列内容比较丰富、研究程度较高的高校专题陈列馆,陈列品中除少量转赠或教学模型外,主要由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科研标本组成,因此,在国内外古脊椎动物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主要服务于古生物学、地史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并在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陈列馆除陈列了从鱼到人各阶段的化石代表外,更多的是6千多万年以来(即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及7千万年前后的恐龙化石。
历史 书画 妇女
陕师大三个博物馆包含文化底蕴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位于学校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展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历史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和妇女文化博物馆三个部分组成。
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原历史系文物陈列室。现收藏历代文物约800余件,其中殷商甲骨文、商周青铜器、汉代瓦当、汉唐铜镜、宋元明清瓷器等藏品等级较高,颇有特色。战国秦封宗邑瓦书、秦大型凤纹空心砖和唐阎庄墓志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堪称镇馆之宝。
书画艺术馆以学校图书馆的藏品为基础,现藏有历代书画、明清圣旨等约2000余件,明唐寅《山水长卷》、仇英《山间栈道图》、米万钟《风雨云烟图》、董其昌《山水画》、清郑板桥书中堂、左中堂书对联等名家作品和明万历圣旨等,均为馆藏精品。
妇女文化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妇女博物馆,1200余件藏品为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妇女的实物和标本,现分为她的故事、江永女书、生育文化、女红和中华嫁衣五个主题展出,形象地反映出历代妇女生活的多个侧面,对妇女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和艺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多年来的不懈征集、陕西省文博部门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捐助,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现已建设成为一所馆藏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高校博物馆。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博物馆独具特色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学科为特色的大学,该校的服装艺术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本科学科之一。多年的办学积累了丰富的纺织服装方面的珍贵资料。2007年学校在临潼校区筹建纺织服装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面积约800平方米,共分“纺织科普馆”、“西部民族民间服饰馆”、“现代服饰馆”三个展区。
纺织科普馆主要是针对非纺织专业的学生进行纺织科普知识教育,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食物,介绍从植物纤维—纱线—纺织技术—纺织面料—成果,让参观者对纺织的整个工艺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在纤维陈列区,主要展示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在纱线陈列区主要阐释了常规纱线和花式纱线及花式纱线的一些产品。展览还收集了部分西部地区过去常用的一些房车、纺布机和其他一些纺织工具,使大家对放置的基本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织物陈列区,主要展示了一些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和麻织物。在成果展区,参观者可以看到该校姚穆院士负责研发的军港纶和非典防护服装材料、山东鲁泰纺织集团生产的全面300支纱和面料等代表目前世界棉纺织业最高水平的部分成果。展览还收集了中国近现代服饰织绣花边1000余种。
走进三层的“现代服饰馆”展示给你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地。这里主要展示的该校服装专业部分教师、优秀毕业生和部分校友的作品。西安工程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服装专业人才,这里展示的作品,他们的设计者如梁子、顾怡、张达、刘薇等,许多已经是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青年服装设计师。
展示的最后一部分是由学校参与研发的部分军服,其中97式军服面料是由学校姚穆院士负责研发,特聘教授周国泰负责07式军服研发,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学校负责人说,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院校,抢救、保护宣传西部民族民间服饰文化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设立纺织服装博物馆一方面是对纺织服装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保护,也会成为专业人士进行学术研究及社会科普教育的基地。
转自 陕西日报 2009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