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将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本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依托陕西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把“厚德敦行”的高品位校园文化和 “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在人才培养中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受到高品位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有效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塑造健康完美人格,实现全面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是学校从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作为一种非课堂教育资源,通过课余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精神风貌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与课堂教育共同组成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凝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作风等,对学校师生具有潜移默化和价值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一所大学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它体现了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重要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诞生于1944年,她历经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从一所省属师范专科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伴着民族振兴的脚步,尽管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与日俱增,但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价值追求始终没有动摇,“厚德敦行”的校园文化精神一脉相承。
“厚德”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要求学生坚持运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养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备健全的人格、高洁的操守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敦行”,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勉力去做,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抱负与才能,在行动中开拓创新,把知与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陕西师大雁塔校区与巍巍大雁塔相伴,长安校区和幽幽终南山相依,唐朝天坛遗址和启夏城门遗址就留存在雁塔校区美丽的校园里。学校依托十三朝故都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追思汉唐盛世雄风,沐浴灿烂历史文化,持之以恒地打造以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高雅文艺、素质拓展等为标志的品牌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树师德”、“练师能”。学校将道德品质培育看作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和人才培养的根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与艰苦奋斗精神,并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躬身实践,身体力行,努力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早在学校的前身——独立建制的西安师范学院时期,时任院长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刘泽如教授就明确提出,“要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扬延安时期的办学精神,学习延安抗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培养愿意到西北艰苦地区工作的优秀教育人才。”1978年,学校由陕西省属改为教育部直属,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时任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的著名教育家李绵教授明确指出,“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中学教师。” 90年代中期特别是2000年以后,学校面临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的历史变革,学校大力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主要指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四结合”,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首要的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重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
陕西师范大学在60多年办学实践中,一代代师大人探索和践行的“厚德敦行”精神作为学校内在的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底蕴,以其博大厚重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价值诉求。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体现出来的最终效果,就是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增强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一方面,学校的校园文化深深根植于 “厚德敦行”的文化精神土壤,受到优良校风学风的良好滋养。另一方面,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使“厚德敦行”文化精神进一步弘扬,有力地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随着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陕西师大学持续呈现出学生入党热、学理论热和读书考研热,党员学生多、特长学生多和优秀学生多的喜人局面。
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使师生关系更趋和谐。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被吸引到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教师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教师的师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教书育人氛围。另一方面,在这种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中,学生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自觉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切身体会作为人民教师的自豪与光荣,进而自觉树立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了校园的育人环境。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着力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品位的价值追求,体现以人为本与对学生的关爱,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在新老校区的校园建筑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运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校园文化底蕴的词汇命名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及道路、园林等,把理性的思想播撒在感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环境状态下接受思想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之情与奋发进取之心。
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人文氛围更加浓郁。学校依托自身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巨大优势,通过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开放、清新、自由的校园人文氛围,营造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使学生的情操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提高。同时,这种氛围体现出来的深切人文关怀,深入到学生内心,成为终身难忘的精神财富。2000级学生李强,在学校的亲切关怀下,背着长期患病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顺利完成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在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刻,李强的母亲李春霞动情地说:“感谢陕西师大让我度过了生命中最充实最快乐的七年,最舍不得的是学校的人文氛围”。
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社会辐射和审美陶冶等育人功能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铸造师魂”与“训练师能”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明显。
“铸造师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比如,随着理论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正确的价值导向与人生追求成为校园时尚。仅2003年以来,读书社成员中先后就有近200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是引导学生树立人民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放弃优越条件,主动申请到西藏、新疆等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在教育部、团中央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陕西师大先后有100多名同学自觉申请加入。
“训练师能”主要是训练学生从师任教的能力,教学改革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与综合表达的能力。例如,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及有关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战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训练,使知识、能力与素质得到综合检验与锻炼,进而使从师任教的能力显著增强。“训练师能”与“铸造师魂”有机融合,进而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集中地表现为“三实”与“三高”。“三实”即学生工作踏实、为人诚实与作风朴实,“三高”即学生思想品行高、从师能力高和理想志向高。“三实”与“三高”的特点,也成为品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生动写照。
服务祖国基础教育事业,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 以“厚德敦行”为精神底蕴的校园文化哺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毕业生10万余人,超过90%的毕业生工作在教育战线,其中60%以上奉献在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第一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骨干。在七十年代毕业生中,涌现出张文江、李耀星、李东亮、董吉孝、赵有清、苏阿组、黄祥俊等一大批终身战斗在西北基础教育一线的模范教师。在八十年代毕业生中,涌现出赵文忠、杜农学、安振平、张文远、杨毛措等无数奋斗在基础教育教学一线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安振平和赵文忠数十年坚守在西部贫苦地区的三尺讲台,为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教师十杰”。
陕西师大毕业生以过硬的自身综合素质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陕西师大毕业生具有“三能”“三强”与“三好”的鲜明特点:“三能”即学生特别能吃苦(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特别能奉献(富有无私奉献精神)、特别能奋斗(工作成绩突出);“三强”即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强;“三好”即学生工作表现好(具有踏实、认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工作成绩好(勇挑重担、发挥表率作用),社会评价好。社会对毕业生的欢迎与好评,进一步增强了陕西师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在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应聘人员缩短适应期、尽快履行岗位职责,就业形势趋紧、就业压力增大、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陕西师大本科毕业生以过硬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稳居全国师范院校前列。
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使学校呈现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1993年以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并首批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陕西师大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先后予以宣传报道。
展望未来,陕西师大党政主要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弘扬“厚德敦行”文化精神,进一步加强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努力办好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